佛說四十二章經(九)

佛說四十二章經(九) 第四章之一   佛言:眾生以十事為善,亦以十事為惡。何等為十? 身三、口四、意三。身三者:殺、盜、淫。口四者: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。意三者:嫉、恚、癡。   如是十事,不順聖道,名十惡行。是惡若止,名十善行耳。 良因曰: 第三章開示:應當少欲知足,甚至因此行頭陀苦行。但是應當知道苦行只是方便,他的目標為何?徹悟大師說:「以折伏現行煩惱,為修心要務」,所以折伏粗重現行的煩惱,才是苦行的目的,而非為了苦行而苦行。眾生的煩惱雖然有無量無邊,但是總攝而言,不外乎十惡業,也就是經文所說的:「身三、口四、意三」,這是我們所要對治的目標。 其次,我們常常會發現,雖然學佛很久,也瞭解許多佛法的道理,但始終感覺到,心仍然不安。道理都懂,但往往使不上力。其實,我們只要迴光返照我們的起心動念、身口的造作,就會發現:這就是人道的基礎:十善業,沒有做好。一個基本的人都做不好了,更談不上修行、成就佛道。所以這十善業,雖然它是人天乘修行的一個方法;但從另一角度來看,它也是三乘的共基,成就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乃至佛果的共同基礎,所以它很重要。舉譬喻來說: 一台性能非常好的車子,無論是外觀、設計都非常好。但是這車子開到路上,卻突然解體了,並造成很大的傷亡。這是為什麼呢?並不是車子的結構本身有問題,而只是裡面有一個螺絲沒有拴好,因此車子開到半途,在很高速的情況之下,就解體了。 同樣的道理,十善業在我們的修行中,就像個小螺絲;在廣大佛法大海中,它似乎是那麼的不起眼。可是當這基礎沒有打好時,其他的修行也談不上。 另外再舉位仁波切所寫的譬喻:比如要從西藏到印度求法,在這過程中,所有的路線都已打聽清楚,也知道中間有哪些危險地段,並知道如何避開。就在決定要出發,剛走出門口的時,卻沒有注意到門口有個大坑,結果掉下去,摔死在大坑中。之前所知道的資訊:哪邊有高山深谷,哪邊有虎狼獅子等危險地段 ……… 這些道理都用不上。就只是忽略了門口就的大坑,所以功虧一簣。 對於十善業也是一樣:開始的第一步如果沒有踏好,沒有養成習慣,將所學的道理,用在調伏現前煩惱。未來縱然懂得更多的道理,最後也只是空談,栽培來生得度的因緣而已。對於現世的解脫而言,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。所以十善業,對一切學佛人來說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