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課貫述03-玉琳國師因課誦示眾(序文)

二課貫述03-玉琳國師因課誦示眾(序文) 一、玉琳國師因課誦示眾(序文):以課誦的重要性,來開示大眾。這篇文章,是禪宗的祖師寫的,有他一套的論述,語言用詞固然不同,但是佛法的內涵是相同的。 1.呵斥學禪的人,不重視朝暮二課:不要自以為是參禪的人,就隨便批評教法,起差別心,分別高低,自認為高尚,看不起出坡、早晚課誦,認為這些都是小兒之事、須臾之事;妄會宗旨,應該要隨緣放任過日,不需要做早晚課,他在呵斥這件事。 ‧他認為,你不要以為禪宗那樣子,你就有樣學樣,這根本不是在用功,而是懈怠、懶惰的藉口。(例:禪宗祖師呵佛罵祖,將佛像拿來當柴火燒;唸佛一聲,漱口三日,這是有照有用,是破除眾生的執著的方便法,有禪門的佛法用心在其中。而凡夫眾生不懂,也有樣學樣,呵佛罵祖,把佛像拿來當柴火燒,沒有禪法的用心在其中,不但不能破除執著,沒有功德,反而是遭罪的。 ‧持戒,也是這樣。有人認為:「要守四獨戒很麻煩,出去要有人陪,也不能一個人睡;吃東西還要手授,這真是著相!我們是戒而不戒,不戒而戒。」眾生的煩惱,都是由心所生,持戒是在戒心,但是因為心沒辦法控制,所以借由戒相,來約束身口意三業。而禪宗的手法更利,是直指人心,不立一法,不執著任何一相,心就不起貪瞋癡念,這就是在持戒。不瞭解禪宗的人,只看到禪宗接引眾生的方便法,就虛妄附會禪宗祖師的旨意,有樣學樣,卻沒有學到禪宗的不著一相、不取一相,心平即是持戒的內涵,這樣都是自毀前程,自己破壞自己的道業。 ‧所以不要輕視祖師所定下的早晚課誦,將它視為容易。早晚課誦,是在修菩提心、修中道實相意、修福修慧,不只身體禮拜,口誦經、稱唸聖號,而且還是直接修心的,折服現前煩惱,消業集福,增上道心、道力,能讓道業成就的根本法門,所以要謹慎、恭謹的來做五堂功課。 ‧佛法分宗派,是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,為了讓他們在某一種教法下,能專心用功,所用的善巧方便。提倡專宗學習,是要讓我們有目標、有方法,但並不是非割裂佛法,也不是要與其它宗派對立。各宗派的教說、入手、用詞不同,但是佛法的本質、以慈悲心來提攜學生、以及教育眾生的經驗之談,是沒有差別的。雖然我們不是禪宗門下,但是要瞭解這篇文章的意義。我們來看這篇文章: ‧ 爾來魔強法弱(客觀環境如此,眾生的根器漸劣) 什麼是魔?廣義的來說,能壞佛法眼目的都叫魔。什麼是佛法眼目?中道實相義、唯一佛乘,就是佛法眼目。所以捨大取小;心外求法;但求神通感應,不明了自性;不明了大乘佛法,不理解漢傳佛教的概念,都叫做魔。這裏的魔是指,似是而非的見解;妄解祖師的涵意,自以為是,臧否其它教法;不能承擔自性;不能承擔佛法的第一義諦;盲修盲鍊,也叫做魔。 ‧佛法是覺悟之法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出坡、課誦都是能讓我們覺悟的法門,只要我們用對心,瞭解佛法的道理,然後去實踐,課誦、出坡都是能讓我們成就的。 ‧藏傳佛教有轉世活佛,漢傳佛教是否也來搞個轉世活佛?這是不可能的。 淨土-求往生;禪宗-不修一法、不立一法,所以不會執著下一世用什麼身份來度眾生,這都是多餘的。漢傳佛教有其特殊的精神跟看法,其說法也有玄妙、深奧的,瞭解佛法不可思議,但是自身的實踐是崇尚樸素,於樸素、自然中看到甚深的悟境,隨順因緣,完成修行及利益眾生的事,不需要在生死間,現種種怪異相。他看清楚畢竟空性,所以不執取是否要再來娑婆世界度眾生?就在平凡中見真章,這是佛法的根本義。所以不論易行道(靠他力)、難行道(靠自力),都不可能做守屍鬼,不可能以世世再來,來證明他的道法高深,所以不可能有轉世活佛。這是手眼不同,應機不同,利生的方法、對佛法的認知、實踐方式,及世世弘揚佛法的態度不同。 ‧法弱-道人任持第一義諦的心弱,不敢承擔;或是承擔錯誤、自以為是,混肴眼目。淨土宗-不敢承擔當下念那句佛號,即是圓融心體,這就是法弱。我們所念的句句佛號,只要具足信樂之心,堅固不動,這樣念念就能往生。因為能念的心,即是法界不思議圓融心體,與諸佛無二無別,所以你能承擔下來,沒有其它多餘的想法,法就強,魔就弱。魔與法,都是以眾生的心體來說的。 ‧亦以上無嚴師。(客觀的條件) 又因為在上無嚴厲的師父,專心責負任教導的師父;開眼目的師父、通經教的師父;遵守戒律軌範的師父,名之為嚴師。這裏指-開眼目而有因緣來教導,又用心教導的師父。真正開眼目的人,悲心是很深重的,但是度眾因緣不一定。 ‧故容邪謬之徒,插足宗門。 所以顛倒說、不正見,似是而非,有誤錯見解的出家人,來濫廁宗門,濫芋充數,自己不學好,還影響他人、帶壞他人。 ‧多是學宗旨,論宗旨,虛擬宗旨。 ‧只是表面的學習禪宗的教旨,口頭上說說,宗旨如何、公案如何、開悟如何等等。學久了,論久了,儼然好像自己也開悟了(以學為證),然後依樣畫葫蘆,自己也虛擬,其實他沒開悟,妄立宗旨,自立門派。末法時代,隨處可見,儼然是佛門泰斗。 ‧什麼是宗旨?宗-是修行的目標;旨-是依這目標相應的方法。目標立了,方法正確,一定能讓人開悟,不能虛擬宗旨,來誤人子弟。如果不依祖師所說的教理,就說他參禪開悟了,然後要立宗旨,這時,我們就要看他的做人如何?有禪的悟境,一定有行為的格,為人處事絶對合乎中道,不會引發眾生的顛倒想。 ‧一味妄穿妄鑿,妄卜妄度。 自以為是的,用自己的想法,來揣摩、附會祖師的心意;虛妄的猜測、思量經文的含義。都不是自己的真參實證的。 ‧從上綱宗,面目儼然,何嘗夢見?所以言言會旨,步步迷宗。 從來臨濟宗派下的綱領、宗旨是清清楚楚的,那這些人夢都沒夢過,就是還摸不著邊,還沒入門,只是在門外轉轉、看看而已。說的每一句話,好像方法都對,但是他的行為、目標、方向卻搞錯了。處處迷於宗旨。 ‧ 即如一等無慚愧漢。妄稱自己亦是臨濟兒孫。開口便道。垂慈必有法。無法不垂慈。 就像有一群沒有慚愧的人,宣稱自己是臨濟兒孫,開口就是一副訓勉他人的姿態,都說:「我是有正法的,有手眼的,只要我一教導,都是從慈悲心所流露出來的,都能利益眾生,能讓人開悟的。」其實他自己都沒開悟,如何讓人開悟? ‧ 臨濟宗有玄有要。 他也不知道臨濟宗,在言教中,是有三玄(三種原則)三要(三個要點),是臨濟宗接引學人的手段之一,目的是使人領會言語中,權、實、照、用的功能。宗旨在於破除參禪者對"我、法"的執迷。在此基礎上,著重指出語言文字的某種局限性,而誘導學人悟得「言外之意、言外之境」。 1.句中玄:用語意不明確的巧妙言語,不拘泥於語言本身,但能顯示其中玄妙道理,意謂已進入相對自由境界。(不隨你的分別意識來回答。直接反問,讓你瞭解真實義。) 2.意中玄:用一般語句,發自於真實的心體,以顯示真實的道理,參學弟子雖然明白其中道理,但因機用滯著於悟的境域,而不能得著真正的自由。(師父依你的分別意識來跟你講,例:依你想要睡覺的分別想法來回答你。彼此用分別意識來說。) 3.體中玄:指離於一切相待之論理,和語句等桎梏的玄妙句。(直指人心、佛性而說。體用皆有。)一一玄中,皆有三要:初要、中要、上要,這是禪宗教導弟子的方法。 ‧ 有權有實:教的內容,或實(具體性)或權(靈活性);實際理地不受一塵;佛事門中不捨一法。為了要直指實際理地,所以要施種種的善巧方便。挑柴運水,無非是禪;搭衣持鉢,亦是禪。 ‧ 賓主、虛實、照用。問答的方法,有照(清晰性)有用(實践性);師徒的接待的方法,是賓主互用。如果不是真正的開悟,是不能瞭解它的深義的。 ‧ 有照(觀照,對客體的認識)有用(功用,對主體的認識)根據參禪者對主、客體的不同認識,所採取的不同教授方法,總的在“破除”我和法均為實有的世俗觀點。這些都是禪宗的方法,就像我們的戒相一樣,目的是在破除我執、法執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