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四十二章經(十五)

佛說四十二章經(十五) 第五章 佛言:人有眾過,而不自悔,頓息其心;罪來赴身,如水歸海,漸成深廣。 若人有過,自解知非,改惡行善,罪自消滅;如病得汗,漸有痊損耳。 良因曰:   在前一章中說明十惡業的過患,是障礙聖道的。因此本章接著說明,我們應該改過向善,不要悠悠泛泛、得過且過。   本章的內容分為兩大段:第一段說明十惡業不改的過失,第二段則是改過的功德。   首先說明第一段,不改過的過失:在因地裡造作十惡業,不去追悔、懺悔過去的惡業;對未來的行為,也沒有立誓不再更造。這時因為心中惡念不止息,所以罪業將不斷地累積,如同大小河川的水,都歸入大海中,海水因此變得既深又廣;罪業也是一樣,不懺悔以及對治,這時罪業就在阿賴耶識中熏習,勢力愈來愈強大,乃至盡虛空界,不能容受。未來如果要對治、懺悔,就更加困難了。既然如此,我們何不現在,就努力對治它呢!   當然不一定能夠在瞭解道理後,馬上就能生起對治的力量,就怕不想對治。如果已經看到自己的煩惱,只是因為一時力量不足,所以無法有效的對治,但仍然有改過之心,這樣的話還有救。如果是處於放棄的狀態,根本就不想對治,結果則如經文所說:「如水歸海,漸成深廣」,惡業勢力將會愈來愈強大。 要知道:快樂是短暫的,未來苦果成熟之時,那種痛苦將是長遠的。所以有智慧的人,是不會放棄對治的。縱然心力還很弱,即使善根淺薄、惡業深重,但是堅決不放棄,告訴自己:不怕慢、只怕站,每走一步,就接近解脫一步,每一小步雖然跨越不大,但步步趨向希望。能保持這樣的心態,終究會解脫的。相反地,如果放棄對治,將來苦果必定降臨。 為了生起對治的力量與決心,應當常常透過經論的開示,來思維觀察業果的原理,如《十善業道經》、《地藏經》、《佛說無常經》、《菩提道次第廣論業果篇》等,都是很好的學習教材,應當常常熏習,並以之作為對治煩惱的力量。   第二段說明改過的好處:「自解知非」,或者透過別人的勸諫、或者自己觀察所得,因此能夠如實了知自我,並且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惡業、習氣,不文過飾非,錯了就是錯了,就只是改過。 「改惡行善」,除了改過,還要積極地行善,以達到更好的懺悔效果。例如:知道自己瞋恨心特別重,就改惡而言:要時常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不讓瞋心發作。尤其碰到一些特定的人、或環境,容易產生瞋心的物件,不管有天大的理由,起了瞋心,就告訴自己,這是煩惱、是錯誤地,這是改惡。 進一步要行善,也就是修慈悲心,來對治瞋煩惱。就像太陽出來,一切魑魅魍魎就迸散。 心中有了正念,就是最好對治煩惱的方法。 「如病得汗,漸有痊損」:透過改惡行善的過程,罪業逐漸消滅,這時就像感冒生病,吃了藥之後會出汗,藉此把病毒隨汗排出,這樣感冒就能逐漸痊癒。在懺悔、對治的過程中,有時也會重報輕受,將過去地獄的罪業,透過一些小小的痛苦、障礙而消除,就像隨著排汗,將毒素排出的道理,是一樣的。 透過本章的學習,我們應當反思,自己最粗重的煩惱、習氣在哪裡,並認真的去對治他們,這是修行解脫地道基礎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