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(三)

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(三) 主題:發心大性 第二,就教、行、理的「行」來說,我們來看附表一的第二段:「二者發心大性:謂有一類於其無上正等菩提發正願心。」這個是很重要的,菩薩乘跟聲聞乘二乘的人,有兩點很不一樣的地方。第一點就是他的發心、第二點就是他的智慧。這裡「發心大性」指的就是發心的不同。也就是說菩薩因「發心大性」故,發起殊勝的菩提心,此心超過一切人天,乃至二乘的聲聞、緣覺。也就是說發菩提心的人,他對於無上的佛果,發起了正願的心。 所謂「正願的心」是指他今天修行的目的,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是想得到人天快樂的果報,也不是為了要得到聲聞、緣覺灰身泯智的果報,更不是只為了要度一、二個人、一百個人、一千個人,而是他發心為了度脫一切眾生,因此之故,希求成就無上菩提之佛果果位!依止這樣子的發心話,就是菩薩的正願發心。就像華嚴經所說的,一個發菩提心的菩薩道人,他是「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」。他今天修習一切法門,不管是積集福德資糧、或是積集智慧資糧的目的,都是為了和大悲心相應,希望能夠速迅的成就佛果,然後很快的來到十方有情的世界,度脫一切眾生,這個就是菩薩的「發心大性」。 此外,關於菩薩的發心大性,在大乘莊嚴經論中提到四種行形相:第一個是「勇猛大」,他發心非常勇猛,超過二乘。二乘的人雖然有慈悲心,但是他的慈悲心僅限於現世,現世如果有眾生來求他的話,他也會幫助他,但是當他進入無餘涅槃當中,灰身泯智境界的時候,就不再度化眾生了。經典裡面舉了一個譬喻,來說明菩薩與二乘之間悲心的差別: 譬如有一個大富長者的獨生子,有一天他不小心掉到糞坑裡面,眼看著就快要溺死了。這個時候岸上有很多人,同時都看到,但是岸上的人雖然都覺得這個小孩子很可憐,也很憐憫他,可是沒有人敢下去救他;因為糞坑太臭了,而且岸上的人,也自覺沒有這個能力可以救他,於是大家在岸上議論紛紛,卻沒有人敢跳下去救他。這時有人趕去通知小孩子的父母親來救他,小孩子的母親趕快跑來了,來到岸邊看到小孩子快要溺死了,她內心是非常地悲傷,非常地憐憫,她也希望能趕快救這個小孩子上來,但是她因為力量不夠,沒有這個能力,所以也沒辦法跳下去救這個小孩子。後來終於小孩子的父親大富長者來了,他來到糞坑旁邊,看到小孩陷溺在糞坑中,馬上不假思索,跳進糞坑裡面,很勇猛地把小孩子救了上來。 在這部經典裡面,佛陀就說,當時在岸上議論紛紛不敢跳下去的這些路人,就是譬喻天人;欲界、色界,乃至無色界的天人。他們也有神通,在神通的境界當中,看到三惡道的眾生,不斷的受苦受難,他們的心中並不是沒有憐憫心,而實在是因為他們慈悲心的量不夠,而且他們本身的力量也不夠,沒有辦法去救三惡道的眾生。所以他們只能在旁邊看,議論紛紛。另外,母親就是譬喻聲聞、緣覺二乘之人。他們也有慈悲心,而且他們的慈悲已超過一般人天的慈悲心,但是他們的能力不夠,沒有辦法拯救三惡道的眾生。只有大富長者(譬喻菩薩)有廣大的悲願,也有勇猛精進的能力;所以他能夠當下跳下去,到三惡道裡面度化一切有情。這就說明了大乘菩薩發心的勇猛,超過人、天、外道乃至二乘的發心。在普賢行願品裡面,我們讀誦到普賢菩薩所發的大願,「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此願王無有窮盡」。無邊的虛空,乃至無邊的眾生,這都不能障礙菩薩廣大的願心。面對這樣無邊的眾生,無盡的時空,他心中不會有任何的退卻;他的心中,一意地想要度化所有的有情眾生,都能夠圓成佛道。就像地藏王菩薩說「地獄不空,不成正覺」,唯有將地獄的眾生度盡了,他才要成就正覺。這個發心是非常勇猛的,超過一切的人、天、二乘,這是第一個發心大性的行相。 第二個發心大性的行相,就是「方便大」。菩薩發無上正等菩提正願心之後,不是今天發了,明天就忘了;真正的菩薩發心是,今天發心,明天也發心;早上發心,晚上也發心;乃至能夠不斷地,念念隨著本願,去做自利利他的行為。普賢行願品說:「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無有疲厭。」一個行菩薩道的道人,自利方面,就是上求佛道;一直依止他的菩提本願,不斷地懺除自己的業障,積集福德智慧的資糧。利益眾生方面,一個大菩薩,他能夠在二六時中,不斷不斷地憶念眾生,觀察眾生的根機,那一類的眾生善根成熟了,菩薩就施予種種的善巧方便,來度化他。這個就是菩薩的方便大,這個方便是很殊勝的。 接著講到菩薩發心大性的第三個行相,就是「利益大」。菩薩發心之後,他不僅只是發了心,他一定也要能夠給眾生真實的利益。他發的心是非常的殷切的,所以他能夠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,能夠解脫眾生惑業苦三障,眾生也因此能夠得到究竟的解脫。自利來說,他能夠做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所說的:「一者禮敬諸佛,二者稱讚如來,(乃至)十者普皆迴向」;依著菩薩的願力,自利利他。所以這個利益大,就是說眾生要是有緣遇到菩薩的話,是絕對不會空過的,一定會得到很大的利益。而菩薩自己呢?也恆常的因度化眾生得到利益,這個就是第三個利益大。 第四個發心大性的行相,就是「出離大」,就是說菩薩發心,最後能証得佛果無上菩提的果報。因為他當初所發的心,就是要成就無上菩提,所以他未來也必定能証得圓滿的佛果。這個就是菩薩發心的四種行相,因此稱之為「發心大性」的內涵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