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種資糧 玅境長老開示

四種資糧:一、福德資糧。二、智慧資糧。三、先世資糧。四、現法資糧。 美國法雲寺 玅境長老《瑜伽師地論》 講記(錄音帶 T300) 瑜伽師地論.卷第二十九.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.第二瑜伽處之四 午三、資糧已具(分二科) 未一、指廣 資糧已具者:廣說資糧,如前應知。 這是第三科資糧已具。這個薄塵行者,第一科是沒有重障,第二科是最初清淨,現在是第三科資糧已具。「廣說資糧。如前應知」:聖道的前方便就叫做資糧,現在這位薄塵行者他的資糧已經具足了。是什麼資糧呢?「廣說資糧,如前應知」,像前邊《瑜伽師地論》卷第二十二那裏說過了。 未二、略說(分三科) 申一、標 略有四種。 第一科是指廣,現在第二科是略說。略說分三科,第一科是標。 「略有四種」,這是標出數目來。下面就是列出來名字,第二科。 申二、列 一、福德資糧。二、智慧資糧。三、先世資糧。四、現法資糧。 申三、釋(分四科) 酉一、福德資糧 福德資糧者:謂由此故,於今獲得隨順資具,豐饒財寶;遇真福田,為善知識;離諸障礙,能勤修行 這是第三科解釋,分四科,第一科是福德資糧。 「福德資糧者:謂由此故,於今獲得隨順資具」,「謂由此故」:就是由於這個人有福德的原因,所以「於今獲得隨順」的資糧。他現在他也沒有去生產,他就獲得隨順聖道的資具,修學聖道也需要有些資糧的,他就成就了隨順的資具。「豐饒財寶」:就是很豐富、很多的財寶,他有很多財寶。或者說「於今獲得隨順資具」,就是衣食住的這些事情。 「遇真福田,為善知識」:前面是生活所需,下面是修道的時候,也要有善知識。遇見真實的福田,真實的福田應該說是聖人,像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四果這些聖人。你在他那裏栽培了,就能令你得大福德;就像那個田地,你種上穀種了,到秋天的時候就有收穫,遇見這個真福田、這位聖者為你的善知識,為你聖道作善知識。 「離諸障礙,能勤修行」:生活所需也都具足了,修學聖道所需的善知識也具足了,「離諸障礙」:遠離了很多很多的聖道的障礙,他沒有這些障礙,很順利地就可以用功了;「能勤修行」:他能夠不懈怠,他能精進地用功修行,這就叫做「福德資糧」。看《披尋記》。 《披尋記》九八五頁: 於今獲得隨順資具等者:謂如出家獲得如法衣服、飲食、諸坐臥具、病緣醫藥,隨順淨命,正修梵行,是名隨順資具。生豪貴家,財寶具足,是名豐饒財寶。若生聖處,賢良正至善士皆往遊涉,能為善友,具善友性,是名遇真福田,為善知識。離三重障,聖道得生,是名離諸障礙,能勤修行。 「於今獲得隨順資具等者:謂如出家」:這就是說這個人出了家,出了家以後,他能「獲得如法」的「衣服」;出家人這樣的衣服是合法的、那樣的衣服不合法;他得到了如法的衣服、如法的「飲食」、如法的「坐臥具」,還有「病緣」的「醫藥。隨順淨命,正修梵行」。「隨順淨命」,就是你的衣服、飲食、臥具這一些所需的,都是很如法的,這叫做淨命。這樣子你的生命就是清淨的。如果用非法的手段,你去取得了衣服、飲食、諸坐臥具、病緣醫藥,那就不是淨命了。得到了隨順淨命的這一些生活所需,還能夠正修梵行,修學聖道,「是名隨順資具」。 「生豪貴家,財寶具足」:這一位薄塵行者是什麼情形呢?因為過去生有栽培,今生他就生到豪貴的家庭裏面,那麼財寶是具足了,「是名豐饒財寶」。 「若生聖處,賢良正至善士皆往遊涉」:這個說他受生的這個地區,這個地區是聖處,他生到有聖人的地方,那些聖人是誰呢?就是賢良正至這都是聖人,這些善士;「皆往遊涉」:都到這個地方來走一走。「能為善友,具善友性」:這個聖人能為你作好朋友,這個聖人具足了善友的心性,就是有大慈悲、有大辯才、有甚深的三昧,種種的善友性,「是名遇真福田,為善知識」,是這樣子。 「離三重障,聖道得生,是名離諸障礙」:這位薄塵行者他遠離了煩惱障、業障、異熟障這三種障礙;「聖道得生」:又遇見了這麼多,有這麼多的福德因緣,他能夠精進用功修行,他這無漏的戒定慧的聖道就得以現前了,是名「離諸障礙,能勤修行」。這是說福德資糧。下面第二科智慧資糧。 酉二、智慧資糧 智慧資糧者:謂由此故,成就聰慧,有力有能,解了善說惡說法義;獲得隨順法教義教、教授教誡。 由於這個薄塵行者,由於他宿世的栽培,有智慧,帶到這一生來,他這一生就是成就了聰慧。「聰」是耳聰,實在就表示前五識都是很明利的;「慧」就是第六意識有大智慧。這個聰慧有什麼好處呢?「有力有能,解了善說惡說法義」:就是他有這個力量。力和能有什麼不同?沒有發生作用的時候叫「力」,發生作用的時候叫「能」。說那人坐在那裏什麼事也沒有做,但是那個力量很大,他那個智慧要發生出來,就不得了!什麼力能呢?「解了善說惡說法義」:他若遇見一個人在那裏宣揚佛法、遇見一個人在那裏顛倒說法的時候,他若去聽一聽,他就能明白這個人說得對、這個人說錯了,這個人說的是有罪過的、這個人說的是有功德的。 這個「善說惡說法義」這件事,粗顯的事情誰都容易知道。很粗顯的事情,殺盜淫妄是惡事,修戒定慧這就是善說是善法,誰都容易明白;但是深奧了一點,就不是容易,你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,你要有智慧才能知道的。現在說具足智慧資糧的這個薄塵行者他有這樣的大智慧「解了善說惡說法義」。 「獲得隨順法教義教、教授教誡」:他這個人當然善根的栽培不只這一生,前生栽培得很多了,所以他就和這些有緣的人都能聚會,獲得了隨順法的教授,法教和義教。前面說過,法就是教,就是詮顯佛法義理的語言文字,這樣的文字由善知識來教授你叫法教;語言文字裏邊有義,有深義、也有淺義,也用語言文字來教授你、教導你,叫做義教。有法教、有義教。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在聞所成慧的時候是偏於法教;到思所成慧時候就有義了;到了修所成慧的時候,是在禪定裏面的境界,通達一切法、通達一切義,思惟觀察一切法義。所以這個法和義由聞思修三慧來分別,是有不同的相貌的,還有教授和教誡的不同。看這個《披尋記》。 《披尋記》九八五頁: 獲得隨順法教等者:知苦、斷集、證滅、修道,是名隨順法教。真義理門,是名隨順義教。隨順教授教誡,如前已說(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)。 「獲得隨順法教等者:知苦、斷集、證滅、修道,是名隨順法教」:苦集滅道這樣的文字,是名隨順法教。「真義理門,是名隨順義教」:苦裏面也有義,集滅道裏邊也有義,這些義是以什麼為門呢?門就是入,能從這裏悟入,就是以語言文字為義理的門;若沒有語言文字,我們不能明白道理,所以語言文字是門。 這樣說呢,我們說離文字相,就沒有門了;沒有門你怎麼能夠明白義呢!這樣的話,就是指我們初學習佛法的人,初學佛法的人是這樣子,沒有語言文字不行,沒有語言文字,我們就不能悟入聖道,不能夠悟入第一義諦,不能轉凡成聖了。一定須要有語言文字作門,我們才能明白,這是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道理,才能知道這件事的。 禪宗說離文字相,也是對,但是那指甚深的、高程度的修行人說的,那就是到了修所成慧以上的境界可以;在聞思慧的人不可以沒有文字,不可以沒有文字的!我想,禪師的語錄上,你一說話他就要打你香板了,我看他們可能就是形容這個意思。是沒有語言文字的,是有這個意思。但是這件事你普遍地對一切人都這樣教授佛法,禪宗非衰微不可的!因為誰有這個程度呢!多數人沒這個程度啊!所以後來也只好參話頭了! 這個「真義理門,是名隨順義教。隨順教授教誡,如前已說(瑜伽師地論第卷二十五)」,我們已經學習過了。 酉三、先世資糧 先世資糧者:謂由宿世積集善根,於今獲得諸根成熟。 前面福德資糧、智慧資糧說完了,這說到第三,有先世的資糧。 「謂由宿世積集善根」:說是這個薄塵行者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福德智慧呢?「謂由宿世」:前一生,前一生多數是指這一生的前一生;前一生也可能很多生,也可能是,但是多數是就這一生的前一生。你前一生栽培了很多的善根,那麼今生又再來人間的時候,你的宿世,你前一生栽培的善根,現在又出現了,他好像很容易地就有很多功德;不像我們這個鈍根人學了多少年了,還迷迷糊糊地,不是那樣子。 如果你前一生栽培善根,第二生跑到地獄去了、跑到地獄餓鬼畜生去,或者幾千年、幾萬年又再來人間,前生的栽培也是在那裏,但是就是難,不容易現,就是難一點。這個難也是相對地說,前一生你是出家人,你這個戒定慧有很多栽培,今生再來人間,就是很容易地就是達到高尚的境界;若是前一生在三惡道裏面,今生來,就可能會困難一點。這裏面的問題就是有剩餘的業障,你在三惡道裏受苦的時候,消除了很多的業障了,但是剩餘了多少,那個業障不足以令你到三惡道去,那只好又帶來人間,帶來人間還有點業障;你若用功修行的時候,他就有障礙;你須要拜懺,有善知識告訴你要拜懺,等到業障一消除了,不得了!善根又來了! 所以「先世資糧者」,多數指前一生;可能你的栽培善根不只是一生,多少生,連續地來到人間有佛法的地方栽培善根。「謂由宿世積集善根,於今獲得諸根成熟」:前生你對於佛法栽培善根,有信、進、念、定、慧,你栽培了這樣的善根;「於今獲得諸根成熟」:來到今生的時候,自然是又遇見佛法了,遇見佛法了,還是佛法僧的境界,你宿世的善根就成熟、就出現了。成熟了的時候,譬如這個生果,橙子或者蘋果熟了,熟了就是可以受用了,就是可以得聖道了。這個時候的善根有能力得入聖道,這叫做成熟。 酉四、現法資糧 現法資糧者:謂於今世有善法欲、諸根成熟、具戒律儀、及根律儀,如前廣說。 「現法資糧者」,這是第四現法資糧,「謂於今世有善法欲」:就是說這個薄塵行者前一生栽培了很多的善根,今生再來人間,善根就成熟了。善根成熟了是什麼現象呢?「謂於今世有善法欲」:這個善法就是佛法,對佛法的戒、定、慧的善法,生歡喜心。其實在前面有解釋過善法欲,善法欲是什麼?就是要出家,他就想要出家。「諸根成熟、具戒律儀」,他一出了家,他宿世的善根就出現了,在佛法裏面一熏習就出現了。「具戒律儀」:他表現於外的相貌就是他具足了戒的律儀,他自然持戒清淨;「及根律儀」:他受了具足戒之後,戒是清淨的,而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是清淨的,「及根律儀」。「如前廣說」,前面聖道資糧那裏也提過,說了很多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