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想陰即藏性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明想陰即藏性 這個「想」它有二個相貌: 第一個、「於境取相」:感受是沒有相狀的,它是一個快樂跟痛苦的感受,這種直覺的感受。這個想陰它開始去攀緣一個相狀,他心中肯定有一個相狀,可能是一個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等等,有各式各樣的相狀。 第二個、然後在這個「相狀」裡面,開始「施設名言」;這個名言就是「分別」,產生善良的分別、產生邪惡的分別。 總之,身為一個「想像」,第一個捏造一個相狀出來,第二個在上面不斷的分別,然後開始準備造業了;「想」就到了「思」,下一個「行陰」就開始造業了。我們看這個「想陰」對我們影響是太大了,尤其是:你的未來─就在你一念的「想像力」! 舉 喻 「阿難!譬如有人,談說酢梅,口中水出,思蹋懸崖,足心酸澀。」 合 法 「想陰當知亦復如是。」 佛陀解釋「想陰」也是用譬喻的,佛陀他講出兩個譬喻: 第一個、『談說酢梅,口中水出』:這個人他嘴巴本來沒有口水,但是他心中想像酸酢,想像這個梅子,當他把這個酢跟梅子的相狀現出來以後,他在那邊談說(談說:就是分別,不斷的分別。)欸!這時候他的嘴巴就自然的流露出口水出來。」 舉「曹操」的例子:我們中國有一個公案叫做「望梅止渴」,曹操他帶軍隊去行軍的時候,到了一個叢林,迷了路,這個士兵又飢又渴,士氣很低落。曹操這個人很聰明,他出來講話說:「大家不要怕,我知道在前面不遠的地方,有一個梅子林,那個梅子又酸又大,我們繼續往前走,一定可以找到梅子林,就可以解渴了。」那麼曹操講這個話的時候,一般人緣這個話,他就會出現「相狀」嘛,每一個人就有想像力了,我們聽到這句話就會想…哦!裡面有一個梅子又酸又甜。欸!這個時候口水就出來了,口水一出來的時候,這個饑渴的相狀暫時就舒緩了,士氣大振,就往前走,果然找到水,所以你說,你的口水從什麼地方來呢?就是「想像」出來的嘛! 第二個、另外一個情況『思蹋懸崖,足心酸澀。』這個人他沒有真正的站在懸崖,但是他思惟自己蹋(蹋就是站立)站立在一個萬丈的懸崖當中,這個時候他的足心就有酸澀的感受出現。 所以:「口水」從什麼地方來?「足心的酸澀」從什麼地方來?就是我們「想像」出來的。『想陰當知亦復如是』,我們過去的想像力、分別功能就是從這個地方而來。大概一個人的未來,就看你平常遇境逢緣,經常用什麼想像,大概就知道「你來生將往哪裡而去」了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