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標指顯見性無還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
主題:約標指顯見性無還
前面是講到「生滅跟不生滅」的問題,這個地方講到「歸還跟不歸還」的問題。
佛陀「約標指」─「標月指」;這個「標月指」是說:佛陀在詮釋真理,因為這個真理是佛陀自己覺悟的;佛陀心中有一個「聖道」,但問題是佛陀有大悲心,祂要把這個聖道傳遞給我們,當然「禪宗」就「以心印心」,就不假借文字,這個困難度很高;我們一般的方式就是「借教來開顯道理」─「文以載道」。「文以載道」就好像一個「標月指」,月亮在哪裡呢?在這個地方,我們透過「指頭的方向」找到「月亮」,指頭本身不是月亮,但是你透過指頭可以看到月亮,但是你如果執著在指頭上,你就找不到月亮;你要執著「名相」,你就永遠找不到「真理」,是這個意思。佛陀用「標月指」的道理,來開顯有些東西是要「歸還」的,有些是「不歸還」的。
己一、陳情
阿難尊者的陳述疑情,還有請佛開示。
聞法雖悟
阿難承佛悲救深誨,垂泣叉手而白佛言:「我雖承佛如是妙音,悟妙明心,元所圓滿,常住心地。」
我們看這一段阿難尊者的心態:
首先,我們看到阿難尊者他承受佛陀慈悲的教誨,他已經知道「什麼是生滅的,什麼是不生滅的。」但是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是悲從心來,合掌表達對佛陀的感恩,他說:「我雖然聽聞到這個『相妄性真』的道理,我知道所有的相狀都是生滅的,只有那一念的心性,才是真實而不生滅的,這樣微妙的道理,我覺得已經對我的微妙心性有所覺悟,這個心性是本來圓滿、本來常住而不生滅。」
看這個意思,阿難尊者對心性的相貌已經有所了解,但這裡的障礙哪裡呢?看下一段:
仍依妄心
「而我悟佛現說法音,現以緣心允所瞻仰。」
「但是雖然我能夠了解我的心性是本來圓滿,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。』但這地方有個問題就是說:我現在之所以能夠去覺悟佛陀說法的音聲,我還是用我這個『攀緣心』啊,我用這個『攀緣心』來分別佛陀的音聲,才去覺悟真理的啊!」
未認本心
「徒獲此心,未敢認為本元心地。」
「那麼現在您告訴我說,這個攀緣心不是我真實的心,而那種『不生不滅的心性』才是我真實的心,我實在不能夠直下承當啊!」
請佛除疑
「願佛哀愍,宣示圓音,拔我疑根,歸無上道!」
所以阿難尊者他希望:「佛陀的慈悲哀憫啊,希望再一次開顯圓滿的法音,來拔除我心中的疑根,使令我在生死流轉當中,回歸於無上的菩提道路。」
這段話的重點在於『徒獲此心,未敢認為本元心地。』蕅益大師說:阿難尊者前面是因為道理的問題,他道理沒有清楚,但這個時候道理全部清楚了,他知道這個「生滅心」是不好的,是生死的根本;「不生滅心」是好的,是涅槃功德的根本;他這個道理完全清楚了。但是他怎麼樣呢?蕅益大師說:阿難尊者「積迷已久」啊!跟妄想在一起太久了。
阿難尊者在經文上說:「佛陀啊!我從出家的時候就是用攀緣心,攀緣您相好才出家的。」你看有些人他學佛是唱『爐香讚』,很高興才出家的啊!那也是攀緣『爐香讚』的音聲才感動的嘛!我出家以後,我吃飯睡覺、做早晚課都是用攀緣心啊,那您突然告訴我說,這個攀緣心不是我的真心,我怎麼能夠承當呢?所以這個已經不是道理的問題,道理雖懂,但是他沒辦法直下承當,這個是怎麼樣?「疑根猶在」。
我們跟「攀緣心」的歷史,那追溯到無量劫前,每一次的生命都是靠它來生活,每一次得果報都是靠內心的「感受」,靠內心的「想像」來引導我們;我們這件事該做,那件事不該做,用什麼標準來判斷呢?我們一般不依止真理的,而是跟著感覺走、跟著妄想走,跟了這麼久…你要我放棄感受、放棄妄想真的做不到!這個是阿難尊者的心態,就是「徒獲此心」─我知道真如本性如此的好,但是我實在是不敢承當啊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