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明調伏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喻明調伏 佛陀講到「調伏妄想」的時候,先講出一個譬喻,看經文就清楚了: 徵 問 佛告阿難:「如汝所說,真所愛樂,因於心目,若不識知心目所在,則不能得降伏塵勞。」 這裏,佛陀就講出一個譬喻說:「正如你所說的,你當初愛樂我三十二相的過程,的確是依止你的心跟你的目(佛陀所說的『目』是指前五識)。依止前五識來取這個相,由第六意識來加以攀緣分別,你假設不知道心目所在,你就不能調伏第六意識所產生的煩惱,這個攀緣心在哪裡你都不知道,你怎麼調伏它呢? 譬 喻 「譬如國王為賊所侵,發兵討除,是兵要當知賊所在。」 佛陀講出一個譬喻:「譬如一個國王,他有很多的珍寶,但是可惜這盜賊侵入,把他的珍寶奪去了;國王受不了,發兵討除,帶著軍隊討除盜賊,在討除盜賊、在對治煩惱之前,他要弄清楚,這個賊在哪裡?」 「國王」就比喻我們的「真如本性」,我們這一念心性本來具足「常樂我淨」四種功德─我們心性本來是恆『常』不變;『樂』者,安樂寂靜;『我』者,自在無礙;『淨』者,離相清淨。我們本來是「常樂我淨」,但是怎麼會弄到現在這個樣子,苦苦惱惱呢?問題出在哪裡呢?先把這個病根找出來。 我們本來的面目是「常樂我淨」,弄到現在是煩惱障、業障、報障,這個現在的面目跟本來的面目落差這麼大,這是誰造成的呢?事出必有因嘛!要把問題找出來,所以說『是兵要當知賊所在!』 你要去改變你的生命,從痛苦中轉成安樂,你要知道是誰讓你痛苦,要先找出來! 合 法 「使汝流轉,心目為咎!」 我們為什麼會一次一次的生死輪迴? 就是:我們的「前五識去取相狀,第六意識去攀緣」。結果就造成了一次一次的輪迴。當然這個地方佛陀所要說的,是一口道出我們的「攀緣」,我們以前沒有學佛之前,用攀緣心去「攀緣五欲」的境界,造了很多的罪業;學佛以後還是用攀緣心來「攀緣三寶」的境界來修善,當然好很多了,但問題還是「攀緣」。 在︽印光大師文鈔︾講到一件事情說:有些人拜佛拜得很多,念佛念得很多,但是越修行煩惱越重,看誰都不順眼,問題出在哪裡?問題不在拜佛。說:你看這個人拜佛拜這麼多,煩惱還這麼重,問題不在拜佛,問題也不在念佛,他就是「錯用心」嘛!他用攀緣心來念佛,你念一萬聲,我念兩萬聲超過你,這個人是阿修羅法界。 你的「心」決定你整個「生命的本質」。 什麼叫『本質』?後面佛陀說,你拿那個沙去煮飯,你一輩子就是變成一個沙嘛!你本質沒有改變啊。你用沙去放在電鍋煮了一天,它叫做熱沙,它不可能改成飯。你要煮飯,你要拿米去煮飯,不是拿沙去煮飯啊!所以你的「心態」不改變,即便你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你只是在一個「顛倒妄想」的本質過程當中,增加一些善業,如此而已,你生命的本質,你過去是什麼習氣,過去做什麼事,你以後還做什麼事,本質沒有改變,換湯不換藥嘛!以前是攀緣惡法,現在是攀緣善法,「攀緣的本質」沒有變!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說:你現在要修行之前不要急著加行,先怎麼樣呢?「端正其心」─先把你的心端正,先把你的「因地」端正,你因地錯了,後面全部都錯了。也就是說:你要先調整你的心態,而不是趕快去做一些善法,問題不在這裡,是這個意思。 佛陀講這個譬喻:就是你這個國王,你必須先把盜賊趕出去,你這個國王以後才能夠強盛興隆。這個國王比喻「真如本性」,這個盜賊比喻「攀緣心」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