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業力與正念力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善業力與正念力 什麼是「五陰魔境」呢? 「大乘佛法」的修學,有兩個重點:首先,我們剛開始是成就一種「善業力」;其次,再提昇到「正念力」。我們一生當中,大概就是成就「善業力」跟「正念力」這兩個主題。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,我們只是一份信仰的心,我們相信三寶的功德力,我們相信因果的道理,所以我們會勉強自己去斷惡修善。但是這樣的善念有個問題─因為在成就善業的過程,我們的心是一種向外攀緣,以「自我意識」為中心的向外攀緣。說:你為什麼願意布施呢?你為什麼願意持戒呢?因為我心中攀緣的,是一個來世的安樂果報!我希望我來生…因為布施、持戒而成就安樂的人天果報,所以我願意去布施、去持戒、去忍辱,這時候你向外攀緣的心就有問題。 本經上說:當我們「攀緣」的,雖然是一種善法,但是它本身也是一種「輪迴性」。 什麼叫『輪迴性』呢?是說:一個人,只要你是向外攀緣,你就會有一種對立的思考,善惡的對立,善惡交互的作用、交互的循環。所以當我們只是停留在積集善業的階段,你的善念是夾雜惡念的,這個是我們一般人很難發覺出來。你為什麼造善?你心中對來生的安樂果報有所愛取,「愛取」正是一種貪煩惱。 我們一般人在「造善」的時候,內心隱藏了「惡法」在裡面活動,這個就是「輪迴性」。 等到得果報的時候──糟糕了,如同佛陀說的:以攀緣善法的心,成就安樂果報,譬如什麼呢?一個美好的蛋糕、美好的食物夾雜毒藥。就是:你來生變成大國王、大富長者的時候,你的心跟安樂果報接觸的時候,就夾雜了煩惱跟罪業的毒藥─「譬如美食夾雜毒藥,初雖美味終成大患。」你肯定會放逸的,因為你在前生就已經把這個惡種種下去了;所以當我們第二生「安樂果報」現前的時候,你就放逸;放逸之後,你那信仰的善心就消失掉了,取而代之是一種「貪瞋癡」邪惡的心現前。你一個「邪惡的心」面對廣大的安樂果報,那就開始造惡業了,第三生就墮落了,這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「三世怨」。 什麼叫「三世怨」呢? 印光大師說:一個人,他以攀緣心來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的善法,他同時產生兩種力量─對「第二生」來說,他創造一個安樂的力量;但是他同時也對「第三生」埋下了三惡道的禍根,叫「三世怨」!你「第一世」造業的時候,已經把「第三世」三惡道的力量埋藏下去。為什麼?「諸法因緣生」─你因地的時候「善」中夾雜「惡法」,所以得果報的時候,它就會有問題了。這就是我們一般說的:「成就善業」它本身是一種輪迴性,善久就會成惡;一個人造善造久了…安樂果報現前,就開始放逸,放逸以後就墮落,墮落久了,他的苦惱吃多了,他就起慚愧心,又開始收攝身心,欸…這個人慚愧心一現前,他又起善。所以我們為什麼在三界當中,就這樣起起落落?就是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理。 我們在「善業」當中─應該開始修學佛法,提昇自己心中觀照的智慧,開始學習「迴光返照」,不要老是看外境,那跟你沒關係的,那「緣生緣滅」的假相跟你沒有關係,你要迴光返照:「你從什麼地方來?」你的身心世界,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?你開始去思惟觀察真理,這時候你的心慢慢跟這一念清淨的我空、法空的「真如理」相應了。以一念的清淨心,發起菩提的願力,你還是一樣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還是照樣造善業;但是這時候的「造善業」跟之前「造善業」,那可不能同日而語,「青山雖然依舊在,夕陽不是昨日的夕陽」心態不同了!你過去造善的時候,是一路向外攀緣,你現在是依止菩提心、依止清淨心發動善法,這個善法是「菩提性」的,不是「輪迴性」的。所以菩薩在成就安樂果報的時候,他不會放逸,因為在安樂果報當中,他有「覺悟」的功德的加持。 本經的重點:就是希望我們從一個「善業力」的修學,提昇到一種智慧的「正念力」的修學;以「正念」帶動「善業」,這時候你的善業是一種「沒過失的善業」。 「六波羅蜜」─它是以「般若波羅蜜」為根本、為引導;否則,我們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是共外道的,外道也是修這些善法。當一個菩薩從一個善業的修學,轉成一種智慧的觀照的時候,他內心出現了一道清淨的光明,開始正念真如、隨順真如。這時候就會有問題,什麼問題呢?因為我們一路走來,我們心中是顛倒想,你現在產生一種真實的光明,《楞嚴經》說的一種「真妄交攻」,跟你過去生、內心深處的「顛倒妄想」一接觸的時候,就把你內心深處「五陰的魔境」給表現出來。比方說:有些人平常很正常,一打佛七…欸,突然間他就一直哭,或者就一直歡喜。那個悲傷的感受,從什麼地方來呢?他過去生有這樣的經驗、他小時候曾經遇到一些苦惱的事情、有些悲傷的感受…那些感受的種子,沉潛在內心深處,當他正念的力量一現前的時候,就會把他過去生,乃至於小時候的色法、感受、各式各樣的想法,把它逼出來。這時候你要小心,只要你一不小心,魔王就趁虛而入,那你就前功盡棄了! 所以:當我們透過全面的「理觀」後,一個菩薩開始迴光返照、開始成就一種菩提性,但是你菩提的真實功德跟過去的顛倒妄想接觸的時候,遇到一些什麼樣的情況,你應該怎樣去處理,你才能夠安全的過關,使令你功德不斷的增長,這就是這一堂課的主題─一個菩薩如何破除在修學過程中的「五陰魔境」,這「五陰魔境」是針對修行人才有的,你一天到晚顛顛倒倒,當然就沒有這個五陰魔境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