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(八)
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(八)
主題: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
可是只有聽聞正法還是不夠的,接下來便是要做思惟的功夫,所以接著第三是「如理作意」。首先解釋何謂「作意」﹖這是帶動身口意三業最重要的心所;一切身口意三業的活動,都是藉著作意來帶動。如果生起「隨順清淨正法」的作意,我們的三業就會造作清淨的善業;如果作意是隨著貪、瞋、痴等染法的話,我們的三業當然也就跟著造作惡業;所以說作意這個前導,是非常重要的。一個佛弟子在聽聞正法之後,如果真的想要達到解脫的境界,就要常常不斷的如理作意。過去我們在寂靜當中也好,或者在面對境界也好,往往是不如理作意;怎樣的不如理作意呢?就是在面對境界時,認為它是真實有的,因此在幻化不實的境界當中,起惑、造業、受苦。相反的,所謂如理作意,就是當我們面對一切的境界時,應當隨順我們所聽聞的正法來思惟觀察,而不要產生錯誤的認知。所謂錯誤的認知有兩種:一是「損減過」,另一則是「增益過」。什麼是「損減過」呢? 就是說有一類人,不相信因果,他認為一切事情的發生,完全是偶然的或是自然的生起,哪有因果律的存在?這樣的思考方式,就是「損減過」。,另一類眾生面對境界時,將一切境界的本質 ︱ 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錯認為是常、樂、我、淨;這是在境界上增加不實在的認知,這就是「增益過」。因此,我們在面對境界時,若能夠避免增益的過失,或損減的過失,而是如實的認知境界的本質,這就是如理作意。而我們之所以能離開增益、損減的過失,主要就是要靠我們能將所聽聞的正法,在心中不斷的運轉,不斷的思惟之故。這就是第三項「如理作意」。
當然,所有這些都還是不夠的,更進一步便是要實踐。如果只是空談而不實踐,就如「說食數寶」一般,這樣的善業,雖然也栽培了後世得度的因緣,但對今生的解脫幫助不大,所以第四正行,最要緊的便是要「法隨法行」。所謂「法」指的是涅槃,也就是四諦(苦、集、滅、道)中「滅諦」|涅槃之法。「隨法」是指隨順與趨向滅諦涅槃之法,也就是四諦當中的「道諦」。所謂「行」的話,就是說我們能將涅槃的「法」(滅諦),還有「隨法」(道諦),受持在我們心中,不要忘失。如何受持「法」與「隨法」不失呢?首先就「隨法」行而言,身為一個修行人,我們要努力地去實踐我們在經論上所學習到的,有關「道諦」的修行方法,因為這是隨順且趨向於涅槃的道路。所謂「法」行,我們應當更進一步的,將一切所修的世、出世間的善法,匯歸到不生不滅的理體|「滅諦」。如圓覺經所說:「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。」所謂的修行,就只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,「捨」盡一切的妄想塵勞便證得涅槃,並非「得」到什麼。所以,不要在精進修行時,執著「我」會得到什麼,那將使我們的心燥動不安,而遠離解脫。了解這層道理後,我們在面對一切的境界時,便能不斷、不斷地「法隨法行」來調整我們的身、口、意三業,修正我們的行為。經文當中所開示的「少欲」、「知足」乃至最後「乘法身船,至涅槃岸」等等法門,也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將聽聞的道理,受持在我們心中的方法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