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十三)

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十三) 第十一章之二    「佛言:飯惡人百,不如飯一善人。飯善人千,不如飯一持五戒者。飯五戒者萬,不如飯一須陀洹。飯百萬須陀洹,不如飯一期陀含。飯千萬斯陀含,不如飯─阿那含。飯一億阿那含,不如飯一阿羅漢。飯十億阿羅漢,不如飯一辟支佛。飯百億辟支佛,不如飯一三世諸佛。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之者。」 良因曰:   以上是從佈施的田、境界的差別,而分別福報的大小,由此可見,揀擇良田的重要性。接著從另一個角度、能佈施的心來探討,怎樣才能獲得廣大福報。   「飯千億三世諸佛,不如飯一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之者」:誰是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的人,佈施他的果報,甚至能超過供佛呢?實際上,從前面的惡人開始,乃至後面的諸佛,都是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之者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行佈施之時,能夠成就大福報,是因為透過觀察三輪體空,以清淨的心、清淨的意樂來佈施時,因此破除慳貪。 因為煩惱破除,所以障礙自性功德開顯的障礙被掃除,心性本具的功德因此開顯。 因為乘合自性,所以福德最大。   在佈施時,眼前的眾生,雖然有惡人、善人、初果 …… 乃至諸佛的差別;但是就佛性本體而言,都是無差別的。因此所謂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之者,是通於凡聖的。   澫益大師說:「一念迷,生死熾燃;一念悟,輪迴頓息。」能夠成就佛果,是這一念心性的徹底顯現;而墮落三惡道,也是因這一念在迷的心。無論是佛果、或者三惡道的果報,作用上來說都沒有真實性可得。所以,這一切境,以第一諦來看,都是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。   就像在夢中有善人、惡人、聖人、凡夫 …… 但實際上除了這念能作夢的心之外,一切法都不可得。一切念、住、修、證時,都不離開自性的作用,只是迷悟的不同罷了。   因此欲成就佈施的廣大福德,還是要以清淨心為基礎。因此我們除了揀擇田的殊勝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揀擇我們這念心,是否依止廣大菩提心,乃至與般若相應,觀察所施者之自性,為無念無住,無修無證,內心平等而住。能夠依止這樣清淨意樂來佈施,功德最極殊勝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