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理觀後事修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先理觀後事修 這個『斷性亦無』我們解釋一下: 為什麼不是直接「事修」?是先「理觀」呢? 在宋朝有兩個大居士:一個叫蘇東坡、一個是秦少遊,這兩位大居士。有一天,這兩個大居士出遊的時候,看到路邊有一個乞丐,身體很髒,穿著一個破舊衣服,身上長滿了蝨子。蘇東坡就說:「你看看這個「蝨子」,肯定是從他污垢的身體長出來。」秦少遊說:「不對,是從他的衣服長出來的。」兩個人就爭執起來。說:「不對!」一個說身體,一個說衣服,爭論不休啦。「那好,我們來問佛印禪師好了!」兩個人就到佛印禪師的地方,問說這個蝨子到底是從身體生起的?還是從衣服生起的呢?佛印禪師說:「你們兩個都對!「蝨子的頭」是從身體生起的,「蝨子的身體」是從衣服生起的。」(註:也可說是都不對。) 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話,不過佛法經常會有這種觀念,就是說A也沒有,B也沒有,這A跟B結合在一起就把C創造出來了。很奇怪!A也沒有C,B也沒有C,但是A加B碰撞在一起,就把C創造出來了。你看我的心沒有煩惱,心哪有煩惱?有煩惱你拿出來看看!外境當然不可能有煩惱,外境是個色法! 「心」沒有煩惱,「境」也沒有煩惱,怎麼「心、境」一碰撞,就把煩惱的假相創造出來?「因緣和合,虛妄有生」。 所以這個「蝨子」從什麼地方來呢?當然佛印禪師的答案,就是從你內心中來嘛!心念一動就虛妄生起。你看身體本來沒有蝨子吧,衣服也沒有蝨子吧,但是蝨子要產生,第一個要污穢,第二個要溫暖,一定要有衣服。那你的身體跟衣服接觸的時候,如果那個溫暖的感受出現的時候,蝨子就這樣─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」就出來了,我們的煩惱也是這樣。 首先:你要站在一個「你本來就沒有煩惱」的角度,來對治煩惱,這個非常重要! 我們不能「住在煩惱」來對治煩惱,你不是它的對手,你要先「脫離煩惱」以後再來對治它! 所以「對治止觀」─佛陀是先講完二十五圓通的「正行」以後,再講持戒誦咒的「助行」,這個次第諸位要清楚。 遇到事情── 先「迴光返照」,不是先馬上念佛、持咒。我們遇到煩惱,不是馬上提佛號…不是哦,這個是錯誤的。你不是它的對手,你怎麼是「阿賴耶識」的對手?你想想看:你遇到事情就起佛號,你佛號念多久?念幾十年吧!你煩惱在你心中活動多久?它都無量劫來陪著你!你是它的對手啊?所以我們遇到煩惱,不是提佛號,先理觀「你從什麼地方來?」覓之了不可得,先跟煩惱脫離,先修『斷性亦無』,然後再加以對治,這個次第不能錯的。 你這樣子,才能對「無上菩提」有成就的希望,因為你找到一個菩提的因地。以祖師的說法,至少你先「找到路頭」。修行最怕就是─你根本找不到路頭。這個高速公路在哪裡?我根本找不到交流道。這就糟糕啦!你不知道怎麼修行了。我修行比較懈怠,每天只有一個小時、兩個小時的時間用功,但起碼我知道正確的方法,那你就會進步!你要是現在還在市區打轉,找不到高速公路,那你就完了!你根本就是找不到路頭嘛。你上了高速公路,你的車子雖然開得很慢,但起碼你是每天都在增上當中,每一天都往菩提道路上走。一個人的可怕就是「盲修瞎練」,修到最後進入魔道你也不知道,那你不是很冤枉嗎? 開悟的《楞嚴》─就是你要知道什麼是「真實的根本」,什麼是虛妄的根本,一定要把它揀別出來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