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十八)
佛說四十二章經(二十八)
第十二章之四
「佛言:人有二十難:貧窮佈施難。豪貴學道難。棄命必死難。得睹佛經難。生值佛世難。忍色忍欲難。見好不求難。被辱不瞋難。有勢不臨難。觸事無心難。廣學博究難。除滅我慢難。不輕未學難。心行平等難。不說是非難。會善知識難。見性學道難。隨化度人難。睹境不動難。善解方便難。」
良因曰:
第四、「得睹佛經難」:前一段經文談精進,必須放下身心世界的用功。但是精進必須有正見作為引導,否則就和外道一樣,得到的只是一些人天小果、禪定功德,並不能構成解脫之因。甚至因為方法錯誤,反致著魔發狂。所以在精進的同時,必須栽培正見。
「睹」是看見的意思,這裡所謂的看見,不僅是閱讀佛經,並且要學習,且專精而深入地學習,以栽培解脫之正見。
甚麼是解脫之正見呢?應觀察在無量劫的生死輪回中,是誰在輪轉?當然不是身體,而是這念心;因為心有執著,所以輪回永不止息。因此若想解脫,還必須從這念心來對治。
所以精進只是一種方法,透過這種方法,是為了調整這念心,使煩惱習氣能夠逐漸脫落,這才是精進的目標。因此唯有透過聽聞佛法,並專精且深入的思惟法義,才能見到解脫之路;這樣的精進,才有真實匯歸處!
《廣論》:「多聞能知法、多聞能遠惡、多聞捨無義、多聞得涅槃。」是透過苦集滅道四諦,來說明聽聞、並思惟法義的功德。
首先就苦諦來觀察,「多聞能知法」;多聞:包括聞、思。在佛法中深入思惟,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世間的真相。在沒有透過佛法觀察之前,我們總以為世間是快樂的;但是以佛法的慧眼來觀察後,才知道有漏世間的本質畢竟是苦。因此多聞能知法,能如實見到苦諦。
其次「多聞能遠惡」,能遠離一切染汙心,這是觀察集諦。透過佛法正見的思惟,認識煩惱的本質,而不會被煩惱所欺騙,將它當成好朋友,緊抱不放。所以透過集諦的觀察即能遠惡,遠離生死根本。
「多聞捨無義」:多聞能夠棄捨散心雜話、懈怠放逸等無意義之事,而能安心辦道。也是因為透過多聞,瞭解戒定慧三學的功德,因此心逐漸地能安住於佛法中,也因而能漸捨世間無意義之事,這是透過道諦的觀察,來調伏煩惱。
「多聞得涅槃」:最後能夠證到佛果大般涅槃的境界,這也是以多聞作為起步。先認識心的本來面目,再配合無量劫中的精進修行,終於能夠成佛。這是透過滅諦的思維,得到解脫。所以能夠知苦、斷集、慕滅、修道,成就一切佛法的功德,都是從多聞,且深入思惟而得來的。
既然知道聞法是這麼地重要,就應當以虔誠恭敬的心,面對一切的經典。無論是在上課、或讀誦經典、研究經典之時,應當如印光大師所說:如對佛天!觀想如同佛菩薩就在眼前為我們開示,這樣的虔誠恭敬來面對法寶。
為什麼呢?無量世界的眾生,埋沒於生死苦海中,永無出期,都是因為不值佛法。而我們因為過去生所累積,無量福德因緣的成就,今生才能遇到佛法,這是多麼難得的因緣啊!在漫漫長夜中,一剎那的閃電,是那麼的短暫;無量的生死輪回中,能遇到佛法的機會,卻比閃電還短暫。如果今生不能珍惜,未來世甚麼時候還能遇到佛法,就不可知了!因此要搭上這末班車,精進的聞法、辦道才是。
最後以唐•義淨三藏法師《西域取經詩》,來說明古德為了我們,西行求法之不易,與大家共勉,希望都能尊重每一部經典,並珍惜每一句法語:
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
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安知前者難
遠路碧天唯冷結 砂河遮日力疲殫
後賢如未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