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讚觀音文_正釋觀文—性具(二)教持聖號(中)
我們講到觀世音菩薩的性具,具足什麼?觀世音菩薩的清淨心中具足無量無邊利益眾生的功德妙用。現在大家既然已經明白這句「觀世音菩薩」就是菩薩的微妙本心,就是菩薩的全體功德,那我們要如何契入呢?也就是我們要怎麼得到這個法,要怎麼得到它的全體功德呢?那大家就要注意「教持圓滿聖號」的「持」字。
這個「持」太重要了,「持」是什麼意思呢?諸位不要把它當做「嘴巴念」來解釋,哪有這麼膚淺!你真正做到了這個「持」,那決定有感應。要如何體會這個「持」字呢?印祖教我們念佛時要以如子憶母的心情來念。
什麼叫做如子憶母?好像梁朝的時候,有一個人叫做阮孝緒,生性非常孝順。他在外求學,在一個叫做鍾山的地方讀書。有一次,他的母親在家裡生病了,他的兄弟就想去鍾山把阮孝緒找回來。可是阮孝緒的母親卻說:「這孩子非常孝順,如今我生病了,他在外面一定會知道的。」果然阮孝緒雖然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上課,但他忽然覺得心痛、身體很不舒服,他心想:「一定是家裡有什麼事!」於是便跑回家裡,看到母親生病,便留在家中照顧母親。
我們由這個故事就可以略略體會到「持」的意思。印祖教導我們,念佛的時候,要好像小孩子遇到危險,投入母親懷抱中,緊緊抓住母親的手不放。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上說:「子若憶母,如母憶時,母子歷生,不相違遠。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。」
為什麼念佛要以如子憶母的心情呢?一個還沒長大、還不懂事的孩子,怎麼能離開母親的身邊?大家在念這句觀世音菩薩的時候,就要好像孩子在喊媽媽一樣。世間人說:「母子連心,天性相關。」其實觀世音菩薩跟我們何止是天性相關,與我們是同體、同一個心啊!
現在講性具,就是具足十法界的依正二報。雖然觀世音菩薩是佛法界,我們是人法界,但是有分開嗎?沒有!觀世音菩薩就在我們的心中,我們也在觀世音菩薩的心中,彼此各具互具,所以是百法界。雖然是同一個心、沒有分開,可是眾生卻一點都不珍惜、不在乎。觀世音菩薩以眾生之心為心,以眾生之境為境,他看到我們輪迴六道不肯回家,看到我們受無量苦,他傷心地掉眼淚啊!
經上說:「諸佛心者,是大慈悲,慈悲所緣,緣苦眾生。若見眾生受苦惱時,如箭入心,如破眼目。見已悲泣,心無暫安,欲拔其苦,令得安樂。」菩薩是如此的慈愛眾生,所謂「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如母憶子」,可是「子若逃逝,雖憶何為?」
為什麼印祖教導我們念佛要如子憶母,而卻不說如母憶子呢?因為母親時時都想念著孩子,而孩子想念母親的時間卻是好少好少。若孩子能想念母親,則與母親不相違遠。這是比喻眾生心若能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。
在座的諸位大多都是為人父母的,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進、爭氣,這是天下父母心。可是當你在教導孩子的時候,孩子不聽話、叛逆,嫌你管太多,甚至還頂嘴:「我壞我的,跟你有什麼關係?」諸位心裡是不是很難過、很生氣呢?父母都是為孩子好嘛!知道孩子再這樣下去,這輩子就完蛋了,將來有受不完的苦。父母憂慮的是孩子的未來,可是孩子卻一點都沒有感恩心,從不體會父母心中的焦慮。
講這個比喻,是要諸位將心比心。孩子不聽話,我們會難過;那我們不聽話,觀世音菩薩一樣會難過啊!難道要同那叛逆的孩子一樣:「我輪迴六道是我自己的事,跟佛菩薩有什麼關係?」諸佛菩薩看到我們在六道輪迴中受苦,他心中就好像刀在割一樣。
—96年農曆9月13日至19日 觀音出家紀念七
—自檀師開示於靈巖山寺念佛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