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惟覺談禪 】:如何跳脫煩惱的束縛?

【 惟覺談禪 】:如何跳脫煩惱的束縛?   內心不寧靜的人總喜歡向外攀緣,盲目的追求名利財色,而且「這山望過那山高」,比來比去始終沒完沒了。將這念攀緣的心收回來,安住在自己的本心本性上,心自然能安能靜。俗話說:「心安茅屋穩,性定菜根香。」儒家也說:「萬物靜觀皆自得。」靜得下來的人,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、很有義意。相反地,不能向內反照、一味地向外追逐名利的人,則永遠活在空虛與煩惱當中。    《法華經》有則公案:有個人,家境十分貧窮,吃也吃不好、住也住不好。有一天窮人忽然想到自己有位親戚是朝庭大臣,富甲一方,於是到京城來投靠親人。這位朝庭大臣生性仁慈,也樂於濟貧扶弱,看到窮人不但沒有厭惡的心,反而準備了許多酒菜佳肴來款待這位窮親戚。窮人盡情吃喝,吃到薰薰大醉,不醒人事。    這時,大臣卻接到皇帝的詔書有要事請大臣入宮商議。為了救助窮人,解除他繼續受貧困的折磨,大臣在入宮之前趕忙將一顆無價的稀世寶珠縫在窮人的衣服夾層中。窮人酒醉迷矇,渾然不知自己衣服當中夾有無價珍寶,當他酒醒時不見親人蹤影,於是又繼續流浪,為著生計疲於奔命。    過了一段時間,無意間大臣又碰上了這位窮人,看到他衣衫襤褸,大臣驚奇地問道:「為了讓你有個安樂的生活,我給了你一顆稀世明珠,怎麼你現在還在過這種生活?」窮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有顆無價珍寶,大臣於是將窮人衣服夾縫中的線拆除,明珠燦爛的光芒即刻現前。    茶陵郁禪師曾經寫了一首詩:「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關鎖;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」這首詩是說:每個人都本具有一顆明珠,但是由於自己患得患失,煩惱垢重,明珠的光明因此被障蔽不現前。如果能夠止息妄想、返照自心,看破放下,明珠自然現前。這時候,自己才知道生命是光明的,是非常有意義、有價值的。  佛的意思即是覺者,覺有大有小,能自覺、又能覺他,覺行圓滿到達了最高境界,就是如來佛的境界。  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