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說四十二章經(四十六)
佛說四十二章經(四十六)
第二十二章
佛言:「財色於人,人之不捨。譬如刀刃有蜜,不足一餐之美;小兒舐之,則有割舌之患。」
良因曰:
本章接著訶責五欲中的財、色兩關。唐朝道宣律師在《淨心戒觀法》中開示:「一切苦因果,財色為本;一切樂因果,戒定為本。」所以守住財色兩關,是苦樂懸隔的根本。
「財色於人,人之不捨」。財富與色欲是世間人所樂於追求,且難以割棄的。「譬如刀刃有蜜,不足一餐之美」。就好像刀刃上沾的蜜糖,數量少到根本沒有辦法填飽肚子。「小兒舐之,則有割舌之患」。小孩子不懂事,卻會為了滿足短暫的味覺感受,而舔食刀刃上的蜜糖,結果可想而知,必然受到割傷舌頭的痛苦。
修行人也是一樣,當財色的境界現前時,內心要有警覺性,千萬不要認為:這是修行所成就的功德,或者福報力所感召,而敞開胸懷的接受。反而應當想:這些境界,雖然能暫時滿足內心的欲望,但是卻會帶來無量無邊的痛苦。就像舔刀刃上的蜜糖,樂少苦多,是完全不值得的。
過去印度有一位大阿羅漢,達摩蜜多尊者。一天有兩位雲遊僧來參訪他,當他們到了山下,看見一位衣衫襤褸的僧人,為大眾燒開水。他們就請問這位苦行僧:「不知道達摩蜜多尊者住在那裡?」僧人回答:「尊者就住在山的洞窟裡。」兩人就按他所指引的方向去,當走進洞窟,見到尊者時,正是剛才那位燒開水的苦行僧。他們頂禮尊者之後,很疑惑的問:「您已經是一位阿羅漢聖者,怎麼還在作這種低賤的工作呢?」
尊者回答:「在過去的生死輪回當中,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三惡道受苦。例如過去曾經連續五百世作狗,在這五百世中,經常挨餓受凍,只有二次是吃飽的。一次是一個醉漢在路邊嘔吐,我很高興的把這些嘔吐物,趕緊吃了下去。又有一世,我家主人煮了一鍋好吃的肉,因為有事要外出,就先把肉裝在罐子裡。我因為饑餓,就把頭伸進罐子裡,偷吃主人的肉。當我吃飽想把伸出頭時,卻卡在罐口上出不來。當主人回來時,看到了非常的生氣,就一刀將我的頭砍下來。想到過去在輪回中所受到的苦,完全沒有意義。所以現在能夠有這福德因緣,夠供養三寶,即使將我全身丟到火裡當柴燒,也是願意的。」
這公案是說明輪回的長遠與痛苦,畜生道尚且痛苦如此,何況餓鬼與地獄道的果報,那更是不可思議!所以當財、色等染汙的境界現前時,停止迷戀與顛倒,毅然決然的放下吧!
第二十三章
佛言:「人繫于妻子舍宅,甚於牢獄。牢獄有散釋之期,妻子無遠離之念。
情愛於色,豈憚驅馳!雖有虎口之患,心存甘伏,
投泥自溺,故曰凡夫。透得此門,出塵羅漢。」
良因曰:
在本章經文,佛陀以三種譬喻來告誡弟子,對恩愛眷屬執著的過患。
第一段經文:「人繫于妻子舍宅,甚於牢獄。牢獄有散釋之期,妻子無遠離之念」,是以牢獄之苦來譬喻。佛陀說:妻子舍宅對眾生的繫縛,遠超過牢獄。牢獄終究有釋放的期限,但是妻子的繫縛,卻是遙遙無期。為什麼呢?因為彼此愛戀的緣故,使眾生甘願受縛,而不求遠離。
甲塞仁波切開示:
親屬們的熱愛,是迫切地鼓勵你進求現世的五欲圓滿;
他們愚癡地追求現世五欲,希望別人也追求,結果是為貪求五欲的利益而歸於損害;
我們必須為求解脫而用「且第諾統」(丟開現世五欲)的辦法,努力修甚深的道,為利益他們,而與他們遠離,去到寂靜處珍惜地、精進地修行。」
所以對親眷的執著,就像給彼此套上枷鎖,本質上就是個牢獄。
過去有一位嚴持五戒的居士,夫妻感情非常好,彼此愛戀不捨。後來這位居士往生了,他妻子痛苦萬分,而哭泣不止。在涕淚橫流時,突然從鼻涕中跑出一隻小蟲。她想用腳將牠踩死,旁邊的聖者趕緊制止,並告訴她:「這個是妳先生的轉世,不可以踩死牠!」這女人很疑惑的問:「我先生嚴持戒律,精進修行,怎麼可能會投生作小蟲呢?」聖者告訴她:「妳先生因為放不下對你的執著,所以業力所感,投生做你身上的蟲子了。」於是聖者就為這只小蟲開示,蟲子因此生慚愧心,立刻轉生天界了。
「情愛於色,豈憚驅馳!雖有虎口之患,心存甘伏」,這是第二、虎口的譬喻。世間人對於男女的情愛與色欲,一向費盡心思的追求,就算有虎口般的危險,也心甘情願的往下跳。就像瓶婆娑羅多王,因為迷戀上敵國一個女人,為了滿足的色欲,竟然不顧生命危險,到敵國與那位女子私通,這就是「心存甘伏」。
「投泥自溺,故曰凡夫」這是第三、沉溺的譬喻,就算知道前面有泥淖,眾生也是義無反顧的往下跳。因為如此的愚昧動,所以才稱為凡夫!
「透得此門,出塵羅漢。」羅漢的意思是殺賊、破惡、應供,所以能夠看透這一切,不管是否出家,都是出離塵勞的羅漢了。
就像弘一大師在家的時候,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,與她日本小太太感情也非常好。可是當他決心要出家,便毅然決然地斬斷情絲,放下夫妻間的恩愛。所以修行想要成就,就必須像弘一大師這樣,提得起、放的下。將世間恩愛,轉成無私、無我的慈悲心,才是對自己所愛的人,最真實的利益,也才是真正的有情有義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