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決定清淨明誨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在整個示現當中,可能是一個「順向」善知識的相貌,也可能是一個「逆向」的、一個「染污」的相貌,都有一個共同點── 『終不自言我真菩薩,真阿羅漢,洩佛密因,輕言未學』。任何一個菩薩來到人世間,他絕對不會把他的本地風光現出來。說:我是某某菩薩示現,我是某某阿羅漢轉世,洩漏了佛陀秘密的指令;就是佛陀指定他們,末法時代要護持這些修法的人。為什麼呢?因為不能夠『輕言未學』─對一個初學者,你隨便的妄談果證,這就有問題了,什麼問題呢?其實每一個眾生,會跟哪一個菩薩結緣,這個前生都注定好了。你看釋迦牟尼佛祂的弟子,舍利弗尊者、目犍連尊者…跟祂好幾生、好幾世了。 蕅益大師在《彌陀要解》講得很清楚:說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呢?佛陀四十八願,祂救我就好,為什麼我們要念佛?你要跟佛結緣啊!蕅益大師講得很明白啊,「佛度生,生受化,其中淺易難深,總在於緣。」佛菩薩要度你,你跟他沒緣,他沒辦法度你。每一個眾生跟善知識結的緣,是不同的。有些人是跟某一個西藏法王有緣,有些人跟懺公師父有緣,有些人跟海公有緣,這個是宿世的因緣,沒有什麼對錯。 那麼你說你是某某…你是『文殊菩薩』示現,你打亂了眾生的因緣,每一個人只好來親近你了,不管有緣沒緣,但是你跟他沒緣,他很難接受你教化,他只是來湊熱鬧而已嘛。所以你今天把你自己的本地風光現出來,把眾生跟善知識的整個因緣,完全的亂掉了;他本來應該跟誰學佛法,他依止這個法來修學,他能夠增上的,結果整個因緣的相貌,大家都錯亂了。因為你是文殊菩薩示現,那大家只好親近你了,這樣子不見得對眾生有好處——『輕言未學』! 這當中有一個例外─『唯除命終,陰有遺付。』 這個是例外,一定要到臨命終的時候,而且這個人,有很重要的遺囑,要交代給後人。在交代遺囑的過程當中,為了取信於後世,他不得不把他的本地風光開顯出來。為了什麼?為了『取信後世』─開顯他最後的遺囑、最後的教誡,所以他只好說他是某某菩薩的示現,只有這個是例外的。 『云何是人,惑亂眾生,成大妄語』,『云何』就是佛陀的訶責,說:為什麼這個愚痴顛倒的眾生,在還沒有往生之前,就顯出本地風光,迷惑擾亂眾生的因緣,而成就大妄語的過失呢? 我們看中國佛教史,的確有很多菩薩的示現,比方說:豐干禪師——阿彌陀佛示現;寒山、捨得——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示現。 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:只要你的師父還在,你不要說你師父是什麼菩薩示現。因為人家問說:「那你怎麼知道呢?」你說:「我師父是文殊菩薩示現。」我只要問你一句話,你怎麼知道呢?因為「初地不知二地」,那表示你的地位比你的師父還高囉?因為住在樓下的人,不知道樓上的事情,初地不知二地事,你怎麼知道呢,是不是?你看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,他有一個很忠心的弟子說:「我師父是大勢至菩薩示現。」印光大師…你看文鈔他把他罵得非常嚴重:「你這個邪見眾生,你再這樣講,我就不承認你是我的弟子!」口氣很重啊! 我們一般會印證這是菩薩示現,只有菩薩往生以後,蓋棺論定,你才可以說你師父是什麼、什麼示現,生前都不能講的,因為你洩漏佛果秘密的旨意啊。所以自己講自己是什麼什麼示現,是上品;你講別人,你也有中下品的過失,因為你怎麼知道呢?而且你這樣講,問題是對佛陀的施設教法沒有好處,佛陀好不容易來到世間,開方便門,示真實相,語言文字,大家依著文字很有規矩的修學── 你說:你的師父是某某示現,大家就不再重視佛法的修學了,開始擾亂眾生的心思了,對佛教的修學次第,整個打亂,擾亂佛法沒有好處!所以絕對不要談個人的果證,一定要記住!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─你看那《顯密圓通成佛心要》有一個作者叫做道敐大師,這個人是有修證的人,他是當時的國師,皇帝的國師,地位很高。那麼,有一天,有一個老太婆來求見這個道敐大師,她很傷心說:「師父啊!我的兒子不小心犯了重罪,馬上要被殺頭了,我兒子現在已經至誠的懺悔,他也知道錯了,你可不可以救我兒子一命?我這寡婦就只有這麼一個兒子。」道敐大師可能跟他也有緣,就動了一念慈悲心,說:「好,我盡量想辦法,但是我能力真的不夠,你要求觀世音菩薩,你回去以後,你好好的念觀世音菩薩,他應該可以救妳。」 這位老菩薩回去之後,每天至誠念觀世音菩薩。後來這個道敐大師,過了幾天以後,他就入定,入三昧中,他就以他的三昧力,在虛空當中,現出邪惡的凶相出來。皇上有很多的占卜師,一看到,「唉呦!天上有凶相啊,恐怕有災難出現哦!皇上就很緊張,請教國師那該怎麼辦啊!」他說:「你不要緊張。」他說:「我看這個凶相,要大赦,大赦犯人就有救。哪些人要大赦呢?把那些初犯的,初次犯罪的,有慚愧心的人,把他放回去,你就可以躲過這個凶相。」果然皇上就大赦了,大赦以後,他又入定把那個凶相給收回來。這個老太婆就很感激,兒子回來了,這是奇蹟啊,就跟他師父頂禮。國師說:「欸!這跟我沒有關係,這是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功德。對不對?」所以一個大善知識,他絕對不能夠洩漏他的本地風光,他一定把這種功德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把他引導到三皈依去。這是一個基本的精神,不能夠『洩佛密因,輕言未學』,這是一個重要的思想。 佛陀對我們的教誡─汝教世人修三摩地,最後斷除大妄語,是名如來先佛世尊,第四種清淨決定不可改變的明確教誨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