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住力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安住力 講到─『稱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』『稱性』這個『性』,指的是「真如佛性」,或者講「現前一念心性」─一種離相的真如。這個『稱性』什麼意思呢?『稱性』就是「隨順」的意思。我們隨順於無相的真如,而生起修德,因地上叫做「隨順真如」,在果地上叫做「全修在性」,所有的修德還是在開顯真如佛性。所以整...個《楞嚴經》的思想,它的根本的依止處就是「真如」,因地叫做「隨順真如」,果地叫做「開顯真如」。所以:蕅益大師說:整個「大乘佛法」,一個「明心見性」的人修學── 「妙因、妙果」不離一心─「因地」安住真如、隨順真如,「果地」還是在開顯真如的功德! 你幹嘛修布施呢?你是假借布施的法門,來開顯你內心當中「本具」布施的功德,你是「借假修真」,假借持戒的相狀,來開顯你持戒的功德─法法銷歸你內心的一念心性。當然我們的重點在因地,菩薩重視因地的,因為你有「因」,一定有「果」。所以《楞嚴經》的整個修學叫─「正念真如」,這個「正念」也是「隨順」的意思─隨順真如。那麼「隨順真如」當中有三種的功德力,第一個「安住力」首先要「安住」,修行第一件事情「先把心帶回家」。 一、「安住力」 「行根本方便」——謂觀一切法自性無生,離於妄見,不住生死。觀一切法,因緣和合,業果不失,起於大悲,修諸福德,攝化眾生,不住涅槃,以隨順「法性無住」故。 『根本方便』就是說,你沒有這個「根本」,所有的「枝末」統統沒有效果,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安住。 什麼叫『安住』呢?就是要起智慧的觀照。它有兩層的觀照: 第一個、觀察這一切的「有為諸法」是自性無生的─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,因緣別離虛妄名滅」,所以它是自性空寂的;遠離凡夫的我相、法相的執取,而不住於生死雜染因緣的相狀當中,就是不住於生死的有為諸法,這是第一個觀照。 第二個、再觀照這一切法「因緣和合,業果不失」。什麼叫『業果不失』呢?我們造作布施,的確有富貴的果報;我們持戒,也真的有莊嚴的功德。這個持戒有尊貴的功德,忍辱有莊嚴的功德,業果是不失的。這時候菩薩觀察業果不失,生起大悲心--眾生無邊誓願度,廣修福德,善巧方便攝化眾生,而不住於偏空涅槃。這裡是指菩薩因為觀察「業果不失」的關係,而不住於無為的空性。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做呢?因為「隨順」,所有都是隨順,因為法性本來就是無住的。 你看我們有「住」的時候,我們感到不安。為什麼不安?因為跟你本來的面目不相應嘛,你本來不是這樣,你一定要這樣,你抗拒真如的結果,你就不安嘛!這個機器的設計,本來不是這麼操作的,你操作錯誤,就跟它原來的設計系統相抗拒;這台電腦不是這樣操作的,你操作錯誤了,你沒有順從它原來的操作方式,你就是障礙重重。所以這地方的意思就是「無住」─不住有為,不住無為。 有一個禪師,他去參訪雪峰禪師,走了很多天的路,好不容易才到雪峰禪師的道場。雪峰禪師看了以後,就鼓勵他幾句說啊:「你老人家一路辛苦了」。禪師說啊:「仰慕道德,不殫辛勞。」 我是仰慕你的道德啊,這一點辛苦不算什麼!這時候,這位禪師就向雪峰禪師請法,請和尚開示修學法門。雪峰禪師講一句話說:「出去!」講完就走了。 這句『出去』是什麼意思呢?這就是菩薩的根本法門─雪峰禪師慈悲,他把他最重要的法門顯露出來,就是:你不要老是住在你心中的妄想。你看有些人,他一天到晚住在財富,打財富的妄想,就被這個財富抓住了,你一輩子就為財富。所以: 一個人「有所住」─你就被它所轉、就被它所繫縛! 有些人追求名聲、有些人追求眷屬…所以雪峰禪師——「出去!」 你要從妄想當中出來,你生命才有希望啊! 莊子在他的書,講到一個類似的公案,這跟「無住」有一點類似:他說有一個人,他特別討厭他身上的影子跟腳步,他看到他的影子、看到他的腳步,就很生氣、就很痛苦。那怎麼辦呢?他採取的方法就是「一直跑」,結果─越跑、腳步越多,這個影子跟著越緊,最後力竭身亡,身體沒有力量就死掉了。莊子說:你不要這要做,你可以跑到一棵大樹下,就在樹蔭底下、一個石頭上,安安靜靜的坐著、舒舒服服的躺著…腳步自然消失了,影子也沒有了。 這個「腳步」跟「影子」表示─我們心中「阿賴耶識」,它不斷把我們過去的感受、妄想,不斷的丟出來,有好的感受、不好的…,我們內心當中很痛苦,結果我們又追求另外一個感受、另外一個妄想,追到最後…你還是沒有辦法脫離妄想跟感受,就住在妄想、住在感受,把我們生命弄得非常的狹隘,把我們生命弄得非常的不安穩。 這是根本─以「無住為住」。所以我們遇到事情,首先是「念而無念」,先求「無念」,就是「把心帶回家」。不要住在你心中任何的妄想,即便這個妄想是合乎道理的,都不可以住。嚴格來說,不住惡,也不能住善;我們可以應用善法,但是不能住在善法;因為你住在善法,你的生命就狹隘了,你就很難成佛了!我們能夠善修一切方便的善法,來開顯自性的功德,但是不能住在善法。這很重要,這叫「根本方便」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