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止的流水(四)

靜止的流水(四) ---- 阿姜 查 任何情況下,在我們的修行中,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說,都必須從心開始。你知道這顆心是什麼嗎?心是什麼樣子?它是什麼?它在那裡?沒有人知曉。 我們只知道我們想去這裡或那裡, 想要這個,想要那個,我們覺得好或不好......,可是心本身似乎不可能知道。 心是什麼?心沒有任何形相。那個領受善和惡的法塵的,我們稱做“心”。 如同一間房子的主人,主人待在家裡,當客人來訪時,它就是接待客人的人。是誰領法塵的呢? 那個知覺的是什麼呢?是誰放下法塵的呢?那就是我們所謂的“心”。 但是人們看不到,他們反復地打轉:“心是什麼?心是什麼?”別把問題給搞混淆了。 那個領受法塵的是什麼?心喜歡某些法塵,而有些則不喜歡。那是誰?有一個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嗎?當然有,但是你看不到,那就是我們所謂的“心”。 在我們的修行中, 並沒有必要談“奢摩他( samatha, 止)”或“毗婆奢那(vipassanA,觀)”只要稱它做佛法的修習就夠了,然後從你的心著手。什麼是心?心就是那個領受和覺知法塵的。 有些法塵有喜歡的反應,有些法塵的反應則會是不喜歡的。那個接受法塵的“人”帶領我們進入快樂、痛苦、對與錯之中。可是它沒有任何形相。 我們認為它是“我”,但它實在只是“名法( nAmadhamma)”而已。 “善”有任何形相嗎?“惡”呢?“樂”與“苦”有任何形相嗎?這些都是“名法”, 不能拿來跟物質的東西比較,它們是沒有形相的......可是我們知道它們存在。 因此,我們說:要由平定心來開始修行。 將覺醒放在心中,如果心是覺醒的話,它將安住于平靜之中, 有些人不去覺醒,而只想要平靜──一種空白,所以他們永遠學不到任何東西。假使我們沒有這個“覺知者”,我們的修行要以什麼做為根基呢? 良因曰: 要調伏煩惱,首先便要先看到生起煩惱的根源"心"。 不然縱然佛法研究再深入,也只是流於世間哲理的層次,與解脫無關。 因此,在上述的文中,尊者很直截的告訴我們,要瞭解心,就從他的作用處去找。 當我們領納外境,並生起"善"、"惡"、"美"、"醜"等分別時,心就開始作用了。 接著,我們在這一切的分別中,進一步的分別"喜歡"、"不喜歡"等種種複雜的想法,乃至想"貪求"、"捨棄"等計畫與行為.....。 從一開始的"善"、"惡",到後來的"貪求"、"捨棄"等,這一切都是“名法”,也就是概念,已經不是外境本身了。 也就是我們在接受外境的訊息後,實際上已經一層層的加上種種概念,已經不是事情的本身。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概念中,我們喜歡的、厭惡的人與事,實際上是喜歡、厭惡自己概念所創造出來的影相罷了,思之 !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