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姜 查尊者開示 真正的給予(一)

阿姜 查尊者開示 真正的給予(一) 你會問 如果我們一無所求,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?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……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   人們過世俗的生活去工作,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,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,意義上卻深遠多了——我們無論做什麼,都不要求回報,我們工作不為報酬。佛陀教導我們,工作就只為了工作,別無所求。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,它將只會引起痛苦,你自己試試:你想要讓你的心平靜,於是你坐了下來,且試著使它平靜,如此這般,你將會痛苦,試看看吧。我們的方式精緻多了:我們去做,過後就放下,做了就放下!僅此而已。   一開始,我們以心中的某種欲求修行,我們不斷在修行,但我們知道那樣並不能滿足欲求,於是我們會繼續修行,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境地——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,而是為了放下!  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,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。「希求」平靜是自然的事,但卻不真的正確,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。而,你會問:「如果我們一無所求,那我們將得到什麼?」答案是,我們什麼也得不到!無論我們得到什麼,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,因此,我們修行不要去得到什麼東西。   那些修行是為了想得到什麼的人,就好像來找我灑「聖水」的人一樣。當我問他們,為什麼想要得到聖水時,他們說:「因為我希望活得快樂舒適而無病痛!」如此一來,他們將永遠無法超越痛苦。   世俗人做事,都是有一個動機的,都要求得到某些回報;然在佛教,我們做事卻沒有「得到」的念頭。世俗人必須瞭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,然而佛陀卻教導我們去超越因和果。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,超越果,超越生,超越死,超越快樂和痛苦的。 良因曰: 在修學大乘佛法中,菩提心的願力,是推動修行的主要動力。 但是由於眾生的執著習氣,因此佛陀處處說,眾生處處著。 雖然也聽聞般若心經的開示:「無智亦無得」,但是仍然不免于修持中,生起強烈有所得之心。 但是不管修甚麼法門都一樣,有所得皆苦。 因此,在培養菩提心的同時,配合學習奢摩它的止,乃至體真止,是非常重要的,才不會因此而變得躁動不安。 所以在學習大乘佛法的同時,學人也歡喜配合南傳禪師們的開示,以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腳步,在空有二邊達到平衡點。 這對於尚未證到空性的凡夫眾生來說,是很重要的。 要有所得,就要有所捨。 我們修行,是為了透過修行來「捨」。 如果還是過去的思考模式,只是內容不同,一直想要「得」,因此劃定目標不斷向前衝,十萬拜、百萬佛號、誦經千部 ……… 到頭來仍然只是在用功中,得到暫時的安定,離開佛堂,還是老習氣。 這樣的修行,仍然如同渴鹿追求陽焰,是找不到歸途的。 但是,能夠修持十萬拜等是非常好,也是非常重要的,不可以理廢事。只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態,是要得? 是要捨?  這是苦樂的根源,很重要!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