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師大德開示

徹悟禪師說: “念佛是當萬緣放下,一念單提, 如救頭燃,如喪考妣,如雞抱卵, 如龍養珠,不期小效,不求速成, 只有一心常恁麼念,是名無上深妙禪。 ”這樣的用功,可使根性世界無形中隨著念念轉變, 並非肉眼看到,或見聞覺知的, 功夫是日積月累的,最後水到渠成, 瓜熟蒂落。要知淨業成就,不僅僅是在臨終的時候。   他又說:“念佛當生四種心: 一、無始以來造業至此,當生慚愧心。 二、得聞此法門,當生欣慶心。 三、無始業障,此法門難遭難遇,當生悲痛心。 四、佛如是慈悲,當生感激心。 此四種心中有一淨業即能成就。 念佛當長久,不可間斷。 間斷淨業不能成就。當勇猛,不可疲怠。 疲怠淨業也不能成。長久不勇猛,即有退; 勇猛不長久,即無進”。因此要想淨業成就, 必須放下萬緣,孜孜不倦地念佛。 念得無他想頭,就是修“止”。 念得了了分別,就是“觀”照。 實現止觀雙運,即寂而照,即照而寂, 自然進入一心不亂。念佛以止觀是統一的, 不應分開。 印光大師說得好:   “三昧境相,唯證方了。若論其法, 當念佛時,即念返觀,專註一境,毋使外馳, 念念照顧心源,心心契合佛體,返念自念, 返觀自觀,即念即觀,即觀即念, 務使全念即觀,念外無觀;全觀即念, 觀外無念,觀念雖同水乳,尚未鞫到根源, 須向者一念阿彌陀佛佛土,重重體究, 切切提撕,越念越切,愈提愈親, 及至力極功純,豁然和念脫落, 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,所謂'虛光獨耀, 迥脫根塵,體露真常,不拘文字, 心性無染,本自圓成,但離妄念, 即如如佛'者,此之謂也。功夫至此, 念佛法得,感應道交,正好著力。 現在則未離娑婆,常預海會, 臨終則一登上品,頓證佛乘”。   這就是說,念佛的受用是當下的, 出現深淺不同的止觀境界是依功夫相應的, 毋須追求,自然而現。尤其在家學佛, 因忙於俗務,必須散修與專修並重。 上海佛教居士林以“各宗並弘,指歸淨土”為宗旨, 除每月舉行定期念佛會外,每年還打幾個淨七。 這種專修形式很適合精進用功, 一般利用各種假期和積休, 發勇猛心為自己念佛基本功打一基礎。 集體打禁語淨七,既可起互相督促, 共同策勵的作用,又可體驗“六和敬”生活的意味。 每次圓滿後還舉行座談會,交流心得和體會, 取長補短,共同提高,促進了信願行。 精進淨七中念佛效果明顯,是值得提倡的。 出自《澳門佛教》第五期,一九九五年三月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