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(三)
中台禪寺
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(三)
彼岸是相對於此岸來講,此岸是什麼呢?生死就是此岸,菩提、涅槃就是彼岸。希望從生死的此岸,到達菩提、涅槃彼岸,必須從文字般若開始,依教觀心──用返照的方法,返照自心,這就是觀照般若。以觀照般若漏盡自己的煩惱,度過煩惱的中流,煩惱沒有了,最後彼岸就現前了。為了讓大家了解,而說此岸、中流、彼岸,這些都還是一種方便。
要度過煩惱的中流,必須要用觀照般若斷除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方能成就。先破除見惑、思惑,這是中流;進一步,要破除塵沙惑,這也是中流;再進一步,用中道實相觀,破除最初一念無明,這還是屬於中流。所以,中流包含這三種過程、三種境界、三種層次。漏盡了這三種無明煩惱,才能真正到達菩提和涅槃的彼岸。
懺悔、誦經、持咒、早晚課誦……屬於文字上的般若。從文字上的般若,慢慢依教觀心,就屬於觀照般若。什麼叫返照?以參話頭為例,把這念心收回來,在話頭那裡問一句:「誰?」這就是返照。
再舉一個例子,看到一位女性,忽然打了妄想,產生了愛著、產生了執著,馬上發一個慚愧心。知道發慚愧心,這一念心就是返照。自己經常檢討、慚愧、改過,這就是返照觀心,這就是般若,把這個心收回來了。檢討、反省、觀照,功夫用得上了,煩惱漸漸稀薄,最後能觀之智和所觀之理相應,漏盡煩惱,這都屬於觀照般若。
或者是與理相應──與空性之理相應,就證到真空;返照的這一個智慧心,就契入了真空。或是返照假有,觀察我們這個世界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,如《金剛經》所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以上述例子來說,看到一位女性長得很苗條,心裡起了貪著,忽然想到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馬上就把當作實有的外境破掉了,這就是般若。眾生看到外面是實有的境界,所以才起貪愛。菩薩所修的般若,是觀一切如夢幻泡影,外面的境界都是假的,還貪什麼呢?
觀照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,還有一個如夢如幻、如泡如影的存在,這是一個三昧境界,還沒有悟到真心、還沒有悟到實相,所以,最後這一念心不住在真空,也不住在假有,「當下即是,動念乖真」,惺惺寂寂、寂寂惺惺,這是什麼?這就是實相般若。簡單來說,實相,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。佛法有很多道理,都講得通。用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的方法,契悟了實相般若,就到達彼岸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