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淨雙修的殊勝

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:禪淨雙修的殊勝 也就是說,到了末法時代,我們本身的善根淺薄,外在的環境又對我們產生一種不利的影響,正如印光大師說的,譬如逆水中的魚,因此不應該繼續留在三界中,應該快到淨土去,換一個好環境行菩薩道比較好。這樣的思考,就把早期的念佛消業障,提昇到求生淨土的思想,所謂的:「為菩提道求生淨土」。所以他勸勉所有資糧位的初心菩薩,提出一個理由說:譬如小樹未成,經歷暴雨,終為所折。意思是說:你只是一棵菩提幼苗,你一定要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歷練,雖然精神可嘉,但是這叫不自量力。因為我們的善根太薄弱,遇到惡因緣,很容易退轉。 所以到末法時代,曇鸞大師提出了淨土的思想,到了印光大師就把這兩個思想結合起來-- --他力門、果地教;淨土宗應該包括「他力的加被」消業障,也包括求生淨土,所以提出了:即凡夫心,投佛覺海! 也就是說:當我們在念佛時,應該全心投入阿彌陀佛的功德海中,跟阿彌陀佛結為一體,啟動他力門,也啟動果地教。其實淨土法門,來生比今生更重要,淨土宗對於今生的經營,是為了來生做準備,所以把「往生淨土」看得更為重要。因為,整個大乘佛法的修學,可以分成三類: 第一個,偏重心力之修學,入道多辛苦: 如果,你完全仰仗自力,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功德力,你都完全不採用,你不想跟祂感應道交,寧可自己去面對無始的煩惱罪業,就會修得很辛苦。 第二個,偏重佛力之修學,修學多障礙: 如果,我們一昧的向外攀緣佛陀的功德,不知道把自己準備好,你就很難解脫心中的妄想障礙,修行也就障礙重重。 最理想的方式是: 第三個,心力與佛力之結合,事半而功倍: 如果,我們一方面做正念真如的理觀,調伏妄想不隨妄轉;一方面憶佛念佛,這就是我們說的「禪淨雙修」,理事無礙,事半而功倍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