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禪林寶訓》

《禪林寶訓》 白雲謂無為子①曰: 可言不可行,不若勿言;可行不可言,不若勿行。 發言必慮其所終,立行必稽其所蔽,於是先哲謹于言,擇於行。 發言非苟顯其理,將啟學者之未悟;立行非獨善其身,將訓學者之未成。 所以發言有類,立行有禮,遂能言不集禍,行不招辱。言則為經,行則為法。 故曰:言行乃君子之樞機,治身之大本,動天地感鬼神,得不敬乎。 《白雲廣錄》 【演蓮法師譯文】 白雲守端禪師對無為子楊傑說: 凡是能夠說得出而做不到的事,不如不說。反之,如果所做的事是不可以對人說的,不如不做。 所以,說話前必須先考慮其後果,是否行得通;行事之前也必先考察所做的事是否合乎禮法,其間是否有隱患。是以古代的聖賢君子總是謹慎發言,擇善而行。 況且,發言不僅是為了闡明道理,而且還要啟迪學者使他們覺悟。立行不僅是為了獨善其身,而且還要給學者做一個好榜樣,使他們學有所成。 所以說話要得當,行事要合禮,這樣才不會因發言不當而滋生禍端,因行事失禮而招致羞辱。言語可以成為人們的準繩,行為可以作人們的模範。 所以說:言語行為是君子修身養德極為重要的關鍵所在。言行真誠至極,足可以動天地,感鬼神,怎能不謹慎呢?” 贊曰: 言行對一般人來說,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。 但是對修行人來說,卻是一門學問。 首先就自利來說,言行須為“君子之樞機,治身之大本”; 舉措與修道相應,又不失世間之儀節。 就利它來說:“言,將啟學者之未悟;行,將訓學者之未成”; 念念不忘利他,這是大師級的標準了! 於言行行自利當力行;利他應隨學! ① 無為子:北宋楊傑。無為(今安徽)人。字次公,號無為子。雄才俊邁,年少登科。好禪,曆叩諸山名宿,參謁天衣義懷禪師,義懷禪師每引龐居士之機語提撕。一日奉祠泰山,睹日如盤湧,因而大悟,呈偈于義懷禪師,遂蒙稱可。後會芙蓉道楷禪師,相互酬問。宋神宗熙寧末年(1077),歸鄉省母,閒居閱藏經,遂歸心淨土。曾任兩浙提點刑獄,有“楊提刑”之稱。時詣天臺山白蓮寺,師事真咸,禮智者大師之塔。晚年專事淨業,曾畫丈六阿彌陀佛像禮拜觀想。臨終時感佛來迎,端坐而逝,享年七十。著有《釋氏別集》、《輔道集》等。 參考註解: 文言文 ─ 禪林寶訓音義 http://url.cn/PdyISt 禪林寶訓筆說 http://url.cn/IpmuOi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