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懺下雲老和尚開示錄 四十二章經節錄(一)
上懺下雲老和尚開示錄
四十二章經節錄(一)
「佛言:博聞愛道,道必難會。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」。
佛說是,我們盡要多聞多知,以至於經典,閱了多少部大乘經典、小乘經典,批註又看了,盡往外找、愛道,不知道回來守自己的心,守志。
志就是心,底下有個心字,就是守自己的志願。
好比現在我一定把這些事安排了,一定要靜修,好比閉三個月關、閉四個月的關,我一定是趨向靜修。(中略)
願意博聞,要博聞一定是愛道才博聞,這並不是不好;可是,盡往外去博聞,不知道迴光返照,不知道守志奉道,不知道反聞聞自性。
所以念佛的時候要聽這句佛號,就是反聞的意思;要觀照不生不滅的心,也是反聞,這不生不滅的心是自己心,就是守志、一樣,但往外,道就難會。所以,要緊要守志奉道。
蕅益大師解釋,要是學教必要是博聞,你就是聞了,一定要思、要修,聞思修在佛門很重要很重要的。
要緊在心上、聞思修上,尤其在思、在修上。不但是口裡會講,耳朵聽得多、嘴裡講得好,不在那。
虛雲老和尚好比到泰國,一打坐九天不動,泰王都去頂禮。法不弘就能弘。所以要緊在守志奉道。
博聞,怎麼叫博聞哪?不知道閱經、閱論,要隨文入觀,唯圖我看得多、我記得多,在名言上強記,這就是博聞愛道,而不知道守志奉道。
守志奉道,這個道就是自己的心,中道第一義諦,就是自己的心。
良因曰:
其實真正的博聞,要在能將經典攝持於心。 不然縱然閱讀、學習很多的經論,不僅談不上守道, 連博聞都談不上。
而能夠將經典攝持於心,如果心思散亂那是不成的,多少要有點〞守志奉道〞的功夫, 不然都是轉頭即忘的。
現在群裡開的課程很多, 主要是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, 但是以在家人的有限的時間、精力, 想全部攝持於心,是途勞無功的, 因此只有取其精華,做為己用。 如古德雲: 雪山無非是寶,要緊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,這也足見手眼。
所以,應當從這些課程當中, 選擇一門為主修, 認真學習, 專心做筆記, 先成就"文字般若"。
接著依著文字般若起觀照,不管是坐中的修止觀,還是日常的迴光返照,調伏自己的習氣,這都是觀照般若。
能夠透過專一的學習、 以及"守志奉道", 這樣漸漸法義入心, 乃至能夠因此觸類旁通,一切境界都能往道上會,如六祖大師說:"心中常生智慧",這樣才是真正的"多聞"成就了。
語言文字的鑽研,只是啃書的蠹蟲。 何況現在的人往往連此都不及, 更別說調伏煩惱能有力量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