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的成長

自我的成長 編按: 禪修者所謂的自我成長,就是要培養慈悲與智慧。聖嚴法師告訴我們,應從聞、思、修三處來獲得智慧;在日常生活中則從慚愧、懺悔、感恩三方面努力,尤其感恩逆緣,更能增長自我的慈悲與智慧。 ■ 文/聖嚴法師 成長什麼?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。 有智慧的菩薩,不會厭世,也不會戀世,故名為出世;真能出世,才能入世及化世。菩薩們有慈悲,所以能入世化世;菩薩們有智慧,所以入世而不會被世事迷惑,並且運用智慧來指導,去做救度眾生的化世工作。這就是悲智雙運、福慧雙修的菩薩行。 從聞思修得智慧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?有三個方面: 第一是聞慧,從聽講開示、看佛經書而摒除邪見,建立正見,信因果,明因緣。 第二是思慧,以禪觀的方法,做思惟練習,從思惟而得一心的定境,由定力而產生明晰的智慧。 第三是修慧,就是修戒、定、慧的三無漏學。 修戒是在身、口、意三種行為方面,不做自害害人的事,不說自害害人的話,不動自害害人的念頭。也就是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」盡一己之所能及所有,用身、口、意三業,來做自利利他、利益一切眾生的事,就會產生無我的智慧。修戒,亦名為持戒,凡是危害身心健康的行為不可以做,凡是有益於他人、大眾身心健康的事,不得不做。消極面是已作之惡要改過,未作之惡令不起;積極面是已作之善要增長,未作之善要開發。 修定,可以用打坐的方法。打坐能使人在平常生活中經常保持情緒的穩定、人格的健全。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打坐,也可以念佛安心。 從聞思修的三慧,能夠獲得利益的經驗,名為證慧。證慧的最高深點,便是大覺智者的佛果位。 「慚愧、懺悔、感恩」三法寶 至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?當從慚愧、懺悔、感恩的三方面努力。 「慚愧」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,自知對不起他人稱為愧疚。一般自負、自大、狂傲、驕慢的人,不會產生慚愧心,總覺得自己無愧於天,無愧於地,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像這樣的人,在智慧和慈悲方面,是不容易成長的。有了慚愧心,便會謙虛禮讓。儒家也說,滿招損、謙受益。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,是自我的檢討反省,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,否則錯上加錯,哪裡還有自我成長的機會。所以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,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,向著既定的方向,繼續努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「懺悔」就是承認自己的過失,承擔應負的責任。譬如做老師的人,沒有盡到老師應盡的責任,對不起學生,就是用懺悔心來彌補;小過失對自己的良心懺悔,大過失當對學生的面懺悔,懺悔不會丟臉,懺悔也不等於老師永遠就有過錯,那是表示勇於負責、勇於改過的態度。有些人不懂得懺悔的真義,他們在神前或佛前,焚香祈禱,說是犯了錯害了人,請求神佛,網開一面,原諒他們無知;這樣在神佛的偶像之前懺悔之後,便以為不再受到應得的懲罰了,下一次有了機會,再三再四地犯錯害人,又再三再四地去焚香祈禱表示自己的無知,請求神佛原諒他們的無知。這種懺悔的心態不正確,也不能收到懺悔的功效。 「感恩」不僅是一般人所說的回饋,應該是飲水思源,感念之情常繫心頭。所謂恩人,究竟是誰呢?除了父母是最親的恩人之外,凡是在你的生命中對你有益有助的人,都是恩人。恩人可有兩類:一是為你順水推舟的人,二是使你逆水行舟的人。一般人僅以順水推舟的人為恩人,給你打擊、批評、誹謗、阻擾的人,便以為是仇人。其實,那些人使你從逆境中受到鍛鍊,助你久煉成鋼,豈可以說不是恩人。(摘錄自《和樂無諍》第二單元〈認識自我,成長自我〉,原文收錄於《聖嚴法師教禪坐》)

留言

熱門文章